至今已經舉辦到二十四屆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是華語電影獎項中最能夠體現藝術與商業完美結合的獎項,參與投票的人選參照奧斯卡的模式由香港所有業內人士組成,相當具有權威性。因此每屆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都會廣泛受到觀眾矚目,同時也是香港電影從業人員最為重視的獎項。
一切從一句戲言開始
“記得是1981年11月,在一次《電影雙周刊》的編務會議上,談到每年搞的十大華語、外語片評選時,我說‘我們能不能搞大一點?’!
——香港《電影雙周刊》現任主編 陳柏生
“搞大一點”的意思是搞一個像模像樣的頒獎禮,這個提議得到了當時在座各位編輯的支持,于是他們于次年三月九日,在藝術中心壽臣劇院舉行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當時找來了香港電臺贊助,第一屆總共設立了五個獎項。當時的最佳導演方育平和最佳女主角惠英紅都親臨現場領獎,最佳男主角許冠文則是由他的弟弟許冠英代領。
香港電影金像獎完全回顧第一部分:1982-198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完全回顧第二部分:1986-1989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完全回顧第三部分:1990-1993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完全回顧第四部分:1994-199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完全回顧第五部分:1998-2001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完全回顧第六部分:
第一部分:1982-1985年
至今已經舉辦到二十四屆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是華語電影獎項中最能夠體現藝術與商業完美結合的獎項,參與投票的人選參照奧斯卡的模式由香港所有業內人士組成,相當具有權威性。因此每屆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都會廣泛受到觀眾矚目,同時也是香港電影從業人員最為重視的獎項。
一切從一句戲言開始
“記得是1981年11月,在一次《電影雙周刊》的編務會議上,談到每年搞的十大華語、外語片評選時,我說‘我們能不能搞大一點?’!
——香港《電影雙周刊》現任主編 陳柏生
“搞大一點”的意思是搞一個像模像樣的頒獎禮,這個提議得到了當時在座各位編輯的支持,于是他們于次年三月九日,在藝術中心壽臣劇院舉行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當時找來了香港電臺贊助,第一屆總共設立了五個獎項。當時的最佳導演方育平和最佳女主角惠英紅都親臨現場領獎,最佳男主角許冠文則是由他的弟弟許冠英代領。
香港電影金像獎主要獲獎名單(1982-1985)
|
最佳電影 |
最佳導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第一屆 |
《父子情》 |
方育平 《父子情》 |
許冠文 《摩登保鏢》 |
惠英紅 《寶貝》 |
第二屆 |
《投奔怒! |
許鞍華 《投奔怒海》 |
麥嘉《最佳拍擋》 洪金寶《提防小手》 |
林碧琪 《靚妹仔》 |
第三屆 |
《半邊人》 |
方育平 《半邊人》 |
梁家輝 《垂簾聽政》 |
葉童 《表錯七日情》 |
第四屆 |
《似水流年》 |
嚴浩 《似水流年》 |
李修賢 《公仆》 |
斯琴高娃 《似水流年》 |
語錄
“電影人會將電影當成是一種藝術來對待,但是大眾只會將它當作是一種娛樂、一種消遣!薄獱柖
爾冬升的這句話無疑證明了第一到第四屆金像獎與大眾的格格不入?吹揭陨系谋砀裰T位一定會覺得非常的陌生。雖然“新浪潮”電影在香港電影史中居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當時得不到院線以及觀眾的買賬,這股“新浪潮”很快就被淹沒在香港主流商業片大潮之中。所以那個時代的香港影片令觀眾記憶深刻的大多是成龍的功夫喜劇、新藝城的最佳拍擋系列和開心鬼系列、以及洪金寶和林正英聯手搞起來的僵尸片熱潮。
金像獎歷史上第一位司儀--陳欣健
陳欣健1965年加入香港皇家警察隊,1974年升任刑事偵緝科警司,1975年與蕭芳芳合編電視劇本《跳灰》,并負責警方資料顧問。1976年,他毅然脫離那份很有前途的警界工作而投入到無限可能的娛樂圈之中。他曾擔任過節目主持人、電影編劇、演員、導演、及制片等多重角色,1980年代后與許冠文、張同祖等人合作,是香港導演協會、影業協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并一直是金像獎理事。同時,由于主持的屆次太多,他也是在金像獎頒獎舞臺上被“罰站”時間最久的一位。
第一位影后--惠英紅
近年復出的惠英紅已經是一個演技派,當時她可是劉家良特別欣賞的打女。她是第一位影后,也是唯一憑借動作片獲得主角大獎的演員。1960年出生于廣東,香港長大,因家境貧苦,十四歲起即在夜總會做歌舞藝員,十七歲進電影圈,簽約為邵氏基本演員,處女作為《射雕英雄傳》,其后逐漸從配角升任主角。
最年輕的影后--林碧琪
林碧琪于1983年獲得了影后時方才17歲(1966年出生)。當時她還獲得了最有前途新人提名(后來更名為最佳新人獎),據說她被導演黎大煒在街頭發掘出來——而本人的真實身份則的確是個“太妹”,林碧琪答應參演的條件便是“一定是主角”,沒想到一擊即中,獲得第二屆金像獎影后。令觀眾惋惜的是,得獎之后的林碧琪便息影了。
第一位最佳新人--馬斯晨
在第二屆金像獎上,這位最有前途新人,憑借《投奔怒!反鞌×吮姸嗳蘸蟮拿餍嵌斶x,那時她只有十九歲。林燕妮曾經稱她“有張橡皮臉,可以變做很多種不同的人物”,然而如今我們沒有她的任何消息。
最年輕&最悲慘的影帝--梁家輝
1984年梁家輝憑借《垂簾聽政》獲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時,當時年方26歲。由于《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是在內地拍攝,梁家輝旋即遭到中國臺灣當局的封殺,一度無人找他拍戲,被迫去擺地攤糊口。
最具爭議性的新人——鄭裕玲
1984年的鄭裕玲,因為參演《花城》而獲得最佳新人,引起爭議。因為此前鄭裕玲已經主演過眾多當紅電視劇,同時也是著名主持,終究爭論的結果是因為她首次參與電影演出,而實至名歸,這也為后來眾多“長輩們”獲得“最佳新人”提名而首開先河。
2005年3月16日,記者在北京巧遇當年同獲最佳新人提名的莫少聰(憑借《武林圣火令》獲得提名):“我當時一聽鄭裕玲也有份提名,立刻傻眼。她出道那么早,怎么可能還是最佳新人?”
第一位獲得提名的外國人--喜多郎
日本著名作曲家喜多郎,為《似水流年》配樂而獲得第四屆金像獎提名。
無獎問答時間:
電影金像獎舉辦以來,你知道在最佳電影方面,競爭最激烈的是哪一屆呢?
答案是:第四屆金像獎。
“這一年的金像獎非常難以取舍。直到今天,我也很難將它們分出高下。這四部被提名的作品分別是《等待黎明》(梁普智)、《上海之夜》(徐克)、《省港旗兵》(麥當雄)、《似水流年》(嚴浩)。” ——陳柏生語
。▉碓矗褐袊娪皥蟆獖蕵分芸∮浾邩s超 云飛揚)
編輯:蒲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