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91亚洲国产-91性视频-91新网址-在线黄色网页-在线黄色网

字號:
臺灣職業教育

  時間:2005-12-05 13:37    來源:     
 
 


  臺灣職業教育體系指高級職業學校、專科學校和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三個層次。至1997年止,臺灣職教體系中高級職校有204所、專科為61所;技術學院(含附設專科部)16所;科技大學6所、大學附設技術系2O所。近1O年來隨著臺灣社會轉型、技術升級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其技職教育也越來越難以適應社會發展,其中的問題因此凸現出來。

  1.重學輕術根深蒂固

  在臺灣,長期以來,各級學校升學風氣相當濃厚,一方面在文化傳統上,臺灣文化傳統與大陸是一脈相承,各個家庭不論貴賤貪宮,都極盡所能供子女上學,以求得最高學問;另一方面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蓬勃發展,臺灣經濟已取得相當成效,島內民眾收入較以前也大為改觀。據統計,臺灣人均國民收入由1955年的二三百美元到1995年達12,000美元。國民收入的大幅提升,使民眾有能力追求更高的教育投資。在臺灣,國民小學6年和國民中學(初中)3年為一貫制的國民基礎教育。國民中學后高中分為普通高中和高級職業學校,而各類高級職校、專科學校的科類,專業設置彼此沒有銜接,大多為終結性的教育,學生畢業后只得就業;同時專科學校以上的技術學院,科技大學數量極少,致使職校、專科生在職教體系內升讀學院、大學的機會極低。盡管近幾年職業類高校有了大的發展,但臺灣社會重學輕術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許多父母紛紛把子女送進普通高級中學(甚至國外),但苦于普通高中學額有限,只好暫時寄身于各類職業院校備考升學,導致在讀職校及專科生為了學位文憑不得不進補校學習,準備插班升大(普教系統)考試。據統計,1994年就有15萬專科畢業生參加大學插班考試。很顯然,無論是職校生還是專科生,均無法專注于在校時職業技能的學習,而想方設法進補校補習,以備來日升學考試之需,而越來越多的職校為了生存,也只得投其所好,更多地讓學生修習一些文化及理論課程。其結果是職業院校的功能日見弱化,職教體系與普教體系一樣,陷入所謂的“惡補”困境之中。

  2.職校招升困難重重

  首先,進入20世紀90年代,臺灣人口出生數呈逐年減少趨勢。據統計,90年代初臺灣人口出生大約維持在32萬人,1993學年度學生數更是國民中學三年級的395,920人降至國民小學一年級僅309,106人。未來臺灣學生來源將日趨減少,各校(包括各職業院校)招生也必然更感困難;其次,近年來臺灣教育主管部門不斷出臺措施,擴充高中(職)等招生規模,以致國民中學畢業生升學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據統計,近些年臺灣每位應屆國民中學畢業生的升學機會率高達123%。升學機會擴充使學生選擇學校就讀的意愿更有了彈性,但也造成了各類職業院校生源不足、學生素質低下,甚至中途退學等,如1994學年度,全臺灣高級職校退學人數就高達1.18萬人之多,其中多數為自愿退學;再次,普通大學的迅速擴招,形成了普通高校招生的強勢,也必然造成職業高校招生的弱勢。表(一)顯示:臺灣普通高中畢業生升讀大學及大專的機會,1992學年與1993學年分別為11O.5%和105.2%,而同期高級職校畢業生升學的機會則僅僅分別為27.9%和28.3%。顯示高級職校升學機會十分有限,就讀職校事實上就成了終結性教育,難怪職校招生困難重重。

  3.師資設備仍顯不足

  首先,技職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育各類技術人力,所以開展各個層次職業技能的學習與實務訓練是其中心任務。在臺灣,高級職校教師主要由師范院校培養。由于長期沒有解決好師范院校的理論學習與職業院校所需要的實際技能之間的脫節問題,使各職業院校師資雖然有一定的知識及學術水準,但其職業科類、專業實踐知識及技能往往十分有限,因此也就無法滿足從業時的需要;其次,在臺灣,盡管部分職業院校與企業之間建立了建教合作方式,但并沒有像德國那樣在全社會建立一種“雙元制”職教體制,也沒有像美國和日本那樣積極推行產學合作的職教模式,其結果是職業院校與產業界經常保持溝通的管道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在產業及職業結構發生不斷變遷的當今臺灣,職校教師因未能及時了解業界發展的實際情況,導致其現有的知識及技能結構與現實社會的要求產生了日益嚴重的脫節現象;第三,在職教師進修意愿不強。即使進修由于所修課程大多為理論科目,實踐知識及實用技能的學習并不多,所以進修后對提升現任教師的業務水平沒有太大的幫助。第四,臺灣各專科、技術學院教師主要是由各大學研究所培養的,而一般大學研究所也比較缺乏職業教育需要的實踐教師及相關設備,所以研究所的畢業生到大專職校任教,也往往缺乏開展職業教育的實踐能力,當然所培養出來的各類職業人才,也就難以符合產業界所需的標準。

  4.職校投資捉襟見肘

  通過對臺灣高中(職)占各級學校的學生結構與教育經費結構的比較,即通過把教育經費結構除以學生結構,我們就可以得出單位學生分配教育經費的情況。根據表(二)不難看出,1993年臺灣普高與職高單位學生分配教育經費之比為:1.43: O.72。通常情況下,職業院校由于設施設備的大量投資等因素,與同類其他學校相比其教育成本理應更高,但在這里職高教育成本只有普高的5O%。就其生均經常支出看,根據有關統計臺灣私立職校生均經常支出,也明顯低于公立職校和公立高中。需要說明的是:在臺灣,多數職校是私立的,因此私立職校生均經常支出的低水平,說明臺灣整體職教經費的不足,其結果必然影響職校的教育質量。再來看看專科教育,臺灣專科多數為“短、平、快”的人文及商貿科類,其原因正是這些專科投資少而見效快,但也因此造成了臺灣專科教育質量日見低下的困境。

  5.職業教育脫離社會

  近年來,由于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迅速發展與知識經濟已見端倪,臺灣高新技術產業的進步也呈現出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促進了經濟及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大批傳統產業逐漸被新的科技產業所取代,并因此要求職業及人才結構能作出相應的變化。根據臺灣經建會最近的預測:1993年總就業人數中各業所占的比例分別是農業11.5%、工業39.1%、服務業49.4%;至1996年調整為農業9.8%、工業38.9%、服務業51.3%。可見,在就業人數中有半數以上從事服務業。2000年,農業及工業部門所占比例繼續下降為8.0%及38.4%,而服務業則上升至53.6%。很顯然,臺灣產業結構中的服務業將從1993年的49.4%增至2000年的53.6%,而同期的農業與工業則相對減少。就人才結構而言,高級技術人才及基層技術人力所要求的比例在增加,而對中級技術人員的需求逐年在減少。據臺灣經建會1993年預測:1994至2000年平均每年短缺高級人才2.8萬人、基層人力23.5萬人;而中級人力則過剩2.4萬人。再來看看臺灣各職業院校科類設置的依據,每年各類職業院校在科類及專業方面的增減,主要根據各校辦學成績、師資、設備及意愿等申請設科增班,而不是根據社會需要來統籌規劃。公立職校擴充規模以爭取員額預算;私立職校增科設班以增加學生人數、謀求收入。這種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近年來已經造成各職校畢業生供需產生結構性失調,具體表現為一方面職業教育結構與經濟及產業結構不匹配,直接造成教育資源浪費、學生就業困難;另一方面產業界卻求才若渴。

(來源:中國學習在線)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圖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棣县| 奉节县| 济宁市| 宁夏| 曲靖市| 青河县| 辽宁省| 大丰市| 上杭县| 湖南省| 县级市| 襄城县| 陇西县| 威远县| 铅山县| 屏边| 铅山县| 乐陵市| 中宁县| 新干县| 文昌市| 砚山县| 从化市| 西宁市| 德格县| 甘泉县| 措勤县| 石嘴山市| 明水县| 昭苏县| 武隆县| 璧山县| 阳西县| 商水县| 洪江市| 永寿县| 太湖县| 玛沁县| 克山县| 蒙阴县| 鲁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