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2月11日電(記者蔡玉高、周潤健)14日我國公眾將迎來一年一度的春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中國人是從什么時間開始過春節的呢?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告訴記者,據有關資料記載,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王思潮介紹,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據有關資料,春節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繼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
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王思潮介紹,春節有著各式各樣的風俗,如備年貨、貼春聯、放鞭炮、守歲、拜年、給壓歲錢等。正是這些風俗,讓春節顯得更加豐富多彩。
王思潮表示,雖然在歷史上中國人過春節的時間不一樣,但春節的傳統色彩卻一直未變,如親情、和睦、歡樂,及對未來的美好祈盼。如今,春節更是一個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全家老小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
王思潮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節到了,意味著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