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科技北京4月14日電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4月14日7:49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北緯33.1,東經96.7) 發生7.1級地震。
針對這次地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接受了人民網記者的專訪。他分析,從地質構造上看,玉樹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地震。玉樹地處青藏高原塊體的中部,該板塊的地質活動較為強烈,中強度以上的地震在歷史上持續不斷,因此玉樹地震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臺灣、青海今天相繼地震,雖然屬于不同板塊,但是反應了全球地震活動進入高活躍期。
孫士鋐介紹,從2009年7月15日至今的9個月以來,全球發生7級以上地震共24次,平均每月2.6次;相比20世紀百年每年19次,每月1.6次的平均記錄高出不少。而7.7級以上地震的百年平均值是每年兩次,而最近9個月內全球則發生了6次。
孫士鋐認為,地球進入高活躍期時段,對于是否后期會出現更強烈(8級或8.5級以上)的地震,地震科研人員需要密切關注。
孫士鋐:民間預警證實關聯 理論論證還要很長過程
人民網記者提到,昨天在人民網留言中有網友表示在三門峽觀測到地震云,并預測近日可能有地震發生。對此,孫士鋐研究院員透漏,他也一直關注民間地震研究,并與民間愛好者保持聯系。
昨日(即4月13日,青海7.1級地震發生的前一天),他相繼收到兩條來自民間愛好者的短信,提及他們近日觀測到的異常現象。其中身處西安的民間研究者表示,他家中為地震研究設置的上百個擺錘有異常偏移;另一位湖南常德的愛好者則稱身體可以接收震前次生的信息量,而昨天他感覺到耳鳴等身體不適癥狀。這兩個短信均提醒孫士鋐研究員關注近日可能發生的地震活動。
孫士鋐表示,他現在明確認為,這兩位民間研究的信息和今晨青海地震發生是有一定關系的,但是如何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論證自然現象和動物、人體的異常反應與準確預報地震之間的關系,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