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IPO市場,內地企業在港集資達到歷史高峰。從1993年至今,內地在港上市企業已經達300多家,共融資2000億美元。
香港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日前公開表示,今年首5個月,港股成交金額達到5萬億港元,超過2005年全年成交金額。
香港市場不僅僅是香港人的市場,更是一個為全球投資者所接受的市場。
而擔任香港聯交所主席的夏佳理認為,兩地加強合作不僅能創造更大的進步空間,香港為內地企業提供了龐大的擴展平臺。內地企業通過在港上市,不僅籌集到了發展資金,更主要的是,通過在港上市,內地企業財務管理、信息披露、管理水平等都達到了國際水平。2006年,香港新股集資規模急升至3332億港元,首次躍居全球第二,超過了紐約,逼近倫敦。
令夏佳理記憶最深的是,2006年5月底中國銀行在港交所掛牌。作為近6年來全球最大的新股發行,中行的總集資達到112億美元。他表示,中行新股發行成功進行,這對香港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和鼓勵,而5年前,大型國企IPO一定是要紐約、香港同步進行,否則根本無法籌集到如此龐大的資金。
10年來,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隨著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日益突出,港股市場為內地企業“進軍”全球市場提供了更為寬闊的舞臺。香港回歸10年來,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合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今港股市場優勢鞏固國際舞臺地位凸現。兩地資本市場合作的成績可歸納為合作性質“更重要”、基礎“更牢固”、方式“更緊密”、內容“更豐富”、效果“更明顯”。10年來,香港國際金融地位日益鞏固,全球影響力不斷擴大。屠光紹表示,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IPO市場,對企業融資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其優勢進一步顯現。
屠光紹稱,10年來,隨著CEPA的簽署,兩地證券行業內的合作亦更加緊密、監管互動更頻繁,專業人才的交流隨之增多。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10年來日趨增多,成熟的港股市場為內地企業搭建了優秀平臺,助力其“走向世界”,并接受國際準則的監督。展望未來,港股市場作為內地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舞臺不會改變,“隨著CEPA的深入推進,兩地市場的聯系將會更加緊密,伴隨著內地不斷擴大的QDII投資范圍,企業A+H同步發行的推進,兩地資本市場合作將會譜寫出更加“輝煌”的篇章。
統計顯示,目前赴港上市的內地公司達145家,其中,香港回歸后發行H股的中資公司數量更是明顯增加,達113家,占市場份額近五成。其中,紅籌股在港股市場交易量接近六成。(胡嘉莉)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