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中,點亮明天的希望--四川災區全力構建堅強電網紀實
新華網成都5月14日(記者 陳凱)一年前,山川秀美,在那一刻崩塌;家園幸福,在那一刻破碎。
時間已過去一年。曾經在大地戰栗中轟然倒地、滿目瘡痍的條條銀線、座座鐵塔……如今,在崇山峻嶺間沿著連綿的曲線蜿蜒起伏。原本全面癱瘓的四川地震災區供電網絡已基本恢復正常運行,強大的電流正通過多條輸電通道,源源不斷送往四川地震重災區的汶川、茂縣、北川、平武、青川等地的災后重建第一線。
面對地震帶來的巨大傷害,從成都平原到龍門山脈,從直面災難到重建家園,四川電力人用頑強的意志詮釋著生命的含義和力量,用重新矗立起來的電網點亮災區的千家萬戶,點亮災區人民重建明天的希望。
掩埋好遇難的同事、親人,撫平受傷的心靈,抖落身上的塵土,擦干眼淚,繼續前行。廢墟上,他們挺起的是民族不屈的脊梁。
據統計,地震中,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326名員工死亡或失蹤,供電區域內171座變電站停運、2769條線路停運,災害停電累計高達405.07萬戶,其中城市用戶110.08萬戶,農村用戶294.99萬戶,涉及10965個行政村。映秀灣水力發電總廠3座水電站(映秀灣、漁子溪和耿達電站)以及岷江水電股份公司管理的5座水電站(銅鐘、下莊、草坡、福堂和沙牌電站)因災不同程度受損。
由于因災受損的電網線路大都位于高山峽谷地區,強烈地震使受損電網線路的修復工作極其艱難,而不斷發生的余震、滑坡、泥石流,更是隨時威脅著搶修人員的生命安全。
這是一場在肉體和精神上,考驗電力人承受極限的戰役;也是一次電力人和時間賽跑,與死神競爭,用生命點亮希望的壯舉。面對災難,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第一時間承諾,路通到哪里,電就送到哪里;建筑物恢復到哪里,電就送到哪里;哪里有用電需求,電就送到哪里。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的供電區域內共計建成活動板房48萬間,通電率達到100%;建成帳篷及其他安置設施共計38萬間(頂),通電率也達到了100%。
四川電力人用頑強與堅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抗震救災的“中國式奇跡”:2008年8月27日,受損電力設施原址重建完成;同年9月15日,因“6·30”地震損毀的攀枝花電網恢復正常運行;同年12月12日,受災最為嚴重的映秀灣電站首臺機組正式恢復并網發電;2009年5月11日,二臺山變電站投入運行,汶川輸電大動脈恢復暢通。
在恢復災區電力供應的基礎上,逐步建設安全可靠、運行靈活、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強的四川電網,為災區重建和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電力支持,是今后國家電網在災區建設的重點。
據了解,電力災后重建力爭通過三年建設使電源、生產生活建筑設施恢復災前水平,使電網總體上達到或適度超過原2010年規劃水平,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估算總投資將達到326.2億元。其中,電網恢復重建規劃規模為:500千伏變電容量1100萬千伏安,線路739公里;220千伏變電容量1452萬千伏安,線路3741公里;110千伏變電容量1361萬千伏安,線路4200公里;35千伏變電容量150萬千伏安,線路2105公里;10千伏及以下變電容量268萬千伏安,線路91808公里。
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總經理朱長林說,努力構建支撐地方災后恢復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強電力保障體系,對于身處災區的我們是一個新的考驗。在新的考驗面前,作為中央企業的一員,只要我們繼續戮力同心、迎難而上、百折不撓,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排除一切險阻。而這一切就是要讓穩定的電流照亮災區的山山水水,照亮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的殷切希望。
記者在二臺山變電站施工人員居住的板房內,見到了一份倒排工期的時間表,這是災難后的重建時間表,更是四川電力人不屈的決心、重生的希望。他們,正是在地震的血與淚中得到錘煉,在地震的疼與痛中加速成長,走向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