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將至,位于祖國北疆齊齊哈爾附近的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鍛鑄車間里,萬噸水壓機隆隆作響,一旁爐膛里巨大的鍛鑄件燒得通紅,熱浪逼人,一派火熱的生產景象。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兩年多來,中國一重憑借著快速轉型,不但生產經營保持了穩定,而且企業的生產布局、產品結構和技術創新體系也有很大提升,為即將到來的“十二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十一五”期間,類似中國一重這樣為“中國制造”制造裝備的眾多東北大型企業,搶抓機遇,穩步發展。今天,一“大”二“重”的這些裝備制造業企業,正如一群勇猛的大象,跟著時代的節奏,翩翩起舞。
“蘋果”對“大象”的啟示
當世界都在瘋狂追捧最新一代蘋果手機的時候,蘋果成功的秘訣引起了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關錫友的注意。
盡管沈陽機床已經是國內行業排名第一的大企業,但國內機床行業的利潤最高只有5%,跟蘋果手機近50%的利潤率相距甚遠。為什么大“機床”遠遠比不上小“蘋果”?
思考的結果,關錫友果斷提出,從今年起用3年時間,徹底淘汰普通機床,用代工的模式把普通機床的制造逐步轉移到社會上去,企業集中精力搞高端機床研發和市場服務。
制造業的“微笑曲線”理論認為,產業鏈的鏈條是一條兩端朝上的曲線,即產業鏈附加值更多體現在研發設計和市場銷售兩端,而處于中間環節的制造業本身附加值最低。
“過去企業完全以生產制造為核心,不重視市場營銷和品牌服務。隨著制造技術的進步,企業的轉型要放在研發和市場營銷及服務上,延長微笑曲線。”關錫友說。
加強研發,一定意義上就是加強核心競爭力。不管是“大象”還是“蘋果”,有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笑得更加燦爛。
2010年,不算固定資產投入,一汽用于設計、試制、實驗等方面的研發資金達到16億元,是兩年前的一倍多。研發的重點是汽車的關鍵總成、關鍵系統,包括汽車發動機、變速箱、車橋等。
“我們已經有了商用車開發體系,基本具備中端轎車的開發能力,目前正在努力突破高端乘用車技術。”一汽技術中心副主任、長春汽車研究所副所長朱啟昕說,“‘十二五’期間,我們要實現發動機、變速箱的完全自主化,把更多自主技術開發的產品投放市場。”
“十二五”期間,“我們將進一步加快轉變裝備制造業發展方式,支持企業運用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促進骨干企業逐步實現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遼寧省發改委主任姜作勇這樣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