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更讓人想起十幾年前,舉國家喻戶曉的人民英雄徐洪剛身上被刺傷14刀,腸子流出50厘米仍浴血盤腸斗歹徒徒和壯舉。已是濟南軍區某紅軍師所屬"秋收起義團"副政委的他,帶領著200余名官兵,奮擊在抗震救災第一線。
昨天上午10時許,記者在前往汶川重震災區、映秀鎮的山路上,看到徐洪剛背著幾十斤重的背囊,正站在一邊是絕崖一邊是岷江急流的最險段,揮動著手勢,叫著"快快快",指揮著戰士們快速通過。
突然,頭頂上方滑坡的山體上飛落一塊石頭,他本能將從身旁經過的兩名戰士"捂"在身下,飛石"嗖"地從他們頭頂掃過去,撲嗵一聲,在湍急的岷江里沁濺起幾米高的浪花。
"我得對師團首長負責,對跟著我的這批生死兄弟負責。"剛完成一處山村的救災任務,奔向新戰場的路上,部隊經歷山體滑坡、泥石流險象多達十余起,徐洪剛始終像老母雞護雞仔一樣,整個心都緊繃著。
天黑的時候,部隊抵達重災區、映秀鎮,并夜宿映秀灣河畔。極度疲勞的戰士們,飯后很快鉆進塑料布搭設的簡易帳蓬下進入夢。然而,由于塑料布不夠用,徐洪剛就在帳蓬門口鋪了一塊雨衣,打算枕著自己的被囊將就一宿。
可徐洪剛怎遲遲不能入睡。他手里拿著小本子,借著小手電筒不太明亮的微光,在寫著思考著。幾分鐘前,正在映秀鎮組織救災的師長楊劍,臨時賦予徐洪剛一項更為重要的任務:帶領部隊向汶川縣城方向進擊30公里,給缺糧斷草的先遣部隊、"葉挺獨立團"300名官兵送去急用的給養。
目的地一-汶川縣銀杏村路途艱險,先頭進入的部隊捎回來一張"行軍地圖",上面在一些地點標示著"進入后靠絕壁上單繩通過"、"翻越250米的無路山"等信息。對此,徐洪剛在小本子記下這樣幾點:行軍時,每四人分成一組,每組一名黨員,專門負責安全警戒;對講機沒電時,隊伍前后聯絡用哨子......他說:"200名官兵系在身后,又是過這些‘鬼門關',一點也不能掉以輕心。"
5月17日清晨,徐洪剛和戰士們用背囊背著大米和干糧,向因山體滑坡無路可走的山谷深處前進。剛出映秀鎮幾公里,就因余震發生了類似的山體落石現象,由于徐洪剛事先周密組織,黨員骨干及時提醒,科學避險,戰士們安然無恙。
部隊繼續深入十幾公里后,在前面部隊提供的行軍草圖上,明明標注著"河上有一條小船,過了河上了崖還有一段平路"的地形,全然變了樣。由于幾小時前的一場余震,滑坡的山石把船砸沉了下去,也坍塌了原有的那段平路。不得已,徐洪剛和戰友們只能繞道多翻一座大山。
傍晚時分,從先頭"秋收起義團"撤下來的團新聞干事戴丹華,在一個段山路上遇到了徐洪剛。當戴丹華告訴他前面的路更加兇險時,徐洪剛沒有絲毫膽怯,而是振了振嗓子,給戰士們來了一個思想再動員:"戰友們,在艱巨的考驗面前,我們只有一句話,鐵軍面前無困難,沒有我們鐵軍翻不過去的火焰山......"
再次出發時,徐洪剛背著幾十斤重的糧食走在隊伍最前面。
震災面前,徐洪剛仍是一塊可以擎天的好鋼。(張玉清 李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