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84天的上海世博會落幕,留給上海太多的物質與精神財富,也給上海企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后世博效應,上海企業如何抓住?昨天,在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的“話說世博”論壇上,來自政府、學界和商界的專家學者們探討了這個話題。
上海向國際化大都市轉變加快
上海世博會中國總代表助理徐波認為,世博會對上海經濟最大的改變,是推進了上海向國際化大都市轉變的步伐。世博會還將推動上海經濟轉型。歷史上,舉辦地借力世博推進城市經濟發展的案例比比皆是,如1970年大阪世博會,對日本的經濟結構調整和大阪經濟圈融合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作用;1992年塞維利亞世博會,使西班牙的服務業產值比重從1990年的57%增長到1993年的63%。借鑒以往經驗可以知道,上海的轉型將因世博而如虎添翼。
上海企業迎來戰略擴張新機會
與會專家認為,借著世博契機,有能力的上海企業應該加快走出國門,擴展海外市場;一些本來在國際上知名度高的上海企業,應該延伸品牌價值鏈,創造出更多的上海品牌。
上海企業在低碳環保產業上將大有作為。在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內,匯聚了多種低碳示范案例。如馬德里的“竹屋和生態氣候樹”、巴黎的“植物墻建筑”,也有上海的“滬上生態家”等。麥肯錫上海公司負責人李廣宇說,世博推行的低碳技術和理念,將改變更多上海企業的生產方式,鼓勵上海更多行業往高效低耗轉型。
世博會為創意產業也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教務長里迪安·普銳斯認為,上海創意產業應該傳承世博會留下的海量資源,聚集全球范圍的產業要素,找準自己的優勢與定位。同時,通過應用技術把文化內涵融入傳統產業的產品和服務,以提升其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