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有來自全球的189個國家和57個國際組織實際參展,可能說是世界“大聚會”,值得一看的場館很多。不過,對于很多來自寶島臺灣的朋友們來說,最想看的館就是中國國家館和臺灣館。來自臺灣80后的李宜旋就說:“中國館和臺灣館一定要看,因為中國館是主角,臺灣館就是我們臺灣人很想看!
說起中國館,不能不提作為鎮館之寶“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據介紹,這幅“會動的清明上河圖”面積約為原圖的30倍,需要12臺電影級的投影儀同時工作。整個活動畫面以4分鐘為一個周期,不斷展現城市的晝夜風景。趕路的腳夫邊走邊吆喝,河邊的纖夫拉著船索唱著號子……圖中的1068個栩栩如生的人物,竟然沒有一個動作或語言重復。作為中國館一道獨特的風景,這幅會動的《清明上河圖》讓所有參觀過的臺灣朋友備感震憾:怎么也想不到,中國館的《清明上河圖》竟然能動起來,還如此栩栩如生:“幾乎每一個細節都真的是動態呈現,每個細節都做得很精細,就是覺得還蠻細致的。”來自臺北縣的潘春鳴也是備感驚喜:“我覺得他很聰明,是用動態的模式。真的是不容易,結合了科技,結合了這么大的藝術,這是相當相當不容易的地方!
作為世博會主辦國建設的最重要展館之一,中國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核心展示內容,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夢想。所以,很多看過中國館的臺灣朋友說,中國館讓他們重新認識了中國大陸。雖然他們來之前,已經從各種各樣的渠道中了解到了大陸已經是今非昔比,但是親眼看到上海世博,還是讓他們驚訝于大陸的強大。來自臺北縣的吳建宗老先生感嘆到:“真的,中國和幾年前完全不一樣,真的是翻天覆地的改變,所以在世界上來講,完全是站在很前端了,因為從內容啊,從各方面來看,真的感受特別深,真的是即雄偉又強大,真的很了不起!
廖運塘是位見多識廣的媒體人士,看了中國館,感觸也很深:“我想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中國今天的強大不止是人口的強大,經濟的強大,將來在世界上要如何帶領所有的中國人走向共同的繁榮。”
而讓臺灣朋友感動的是,大陸在發展壯大的同時,并沒有忘記自己作為一個大國的責任。廖運塘說:“我們看了那么多的館,雖然每個國家有它的特色,但是中國在繁榮中、在進步中有注重環保我想這個是很重要的。因為整個地球是要全人類共同來維持的,而不是任何一個單一的國家它能維持的,中國的面積和人口占的比例在全球來說都是很大的,今天領導者有這樣的思維,我想這是一個很成功的,對人類將來的未來是有很大的幫助!
在臺灣從事地產業的盧秀玉女士也有同樣的看法:“我覺得中國真的是有備而來,包括他環保的訴求,科技的訴求,還有它對環境維護的種種訴求,我想政府和官方方面,真的是有十足的準備和想法!
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了有效地詮釋出本屆世博會的主題。中國館在細節方面是下足了功夫,特別是在人性化方面,而這也給臺灣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潘春鳴:“我去每個館都會注意看廁所,F在真的是做得很人性化,F在很多臺灣人還以為來大陸要帶雨傘,為什么要帶雨傘,因為廁所沒有門,因為他們印象中還停留在以前,其實現在的廁所不管男生女生,都已經做得非常好,而且廁所也沒有臭味,也非常干凈。而且還做到開門還自動沖碰廁所,現在我在臺灣還沒有看過。"
從“城市發展的中華智慧”到“如廁”這樣細節的人性化進步,中國館這座“東方之冠”不僅盡情展現著中國海納百川的情懷,氣宇軒昂地印證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盛況,也成為面向世界的一個中國舞臺。為了讓更多的游客走進中國,感受中國館,中國館將于世博會閉幕后的12月1日重新開放,時間至少是半年,歡迎臺灣朋友們屆時再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