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閉幕式在上海舉行。圖為閉幕式現場。 中新社記者 趙振清 攝
溫家寶與國際展覽局主席藍峰共同出席閉幕式
中新社上海10月31日電 題:晚安,上海 再會,世博
中新社記者 鄧敏
黃浦江邊的華燈依舊璀璨,上海灘的夜色亦正闌珊。
史上規模最大、參展方最多、觀博客流量最高……159年歷史的世博會于2010年在上海書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會旗就將降下,但世博效應的發酵剛剛開始。
——上海依舊忙碌。歷經8年的辛勞,20萬辦博人還在為世博園站好最后一班崗,保潔人員在為園區做最后一次梳妝,安保人員在為離園的客流疏導指揮,更多的“小白菜”和“小藍莓”在園區內外耐心地釋疑解惑,黃浦江畔的街巷弄堂里,世博園的精彩仍是最熱門的話題。
但世博會給這座城市留下的,絕不僅僅是新奇的建筑、便捷的交通、整潔的市容或經濟的助推,因為人的文明與現代化才是城市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財富,1843年開埠的上海向來以海納百川的文化包容性而自豪,而這次半年的交流碰撞必將又增長它通向未來的眼光;
政府在大型活動的組織中更加清晰何為人性化的制度管理,市民在領悟提升國民素質的同時,經歷公民意識與責任意識的洗禮,“海寶一代”登上歷史舞臺,展示自身的陽光與堅毅……也許,1900萬上海人在未來笑迎四海賓朋時可以從容地道一聲:上海,因世博更美好。
——中國仍然興奮。奧運激情之后,184天的世博狂歡又讓中國人盡情享受了一次世界性的party。7000萬人次的傳遞效應既是向國際社會展示軟硬實力提升的絕佳契機,卻也將自身置于放大鏡下呈現給世界一個更加真實的中國。
對于外國人來說,看世博就是看上海、看中國,對于中國人來說,看世博就是看世界。在展示自身形象的同時,中國決策層更多地關注如何在家門口通過世博如何博采眾長,學習他人的先進之處,184天的盛會,高密度地展示了城市發展的成功案例和科技最新成果,對于快速城市化、工業化的中國來說無疑是發展轉型的教科書。中國,邁入了“后世博時代”。
更重要的是,一屆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博會,將東方智慧融入創新理念,以“和而不同”的方式將眾多從未或已多年未在世博會出現的國家和地區共濟一堂、共話人類未來,走過一個半世紀的世博會又一次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也許,13億華夏子孫可以在未來自豪地說一聲:中國,讓世博更美好。
——世界還在凝望。一方面,金融海嘯余震猶在,全球大多數國家、地區與國際組織聚首于上海,再凝信心,協手共進。另一方面,在面對城市化進程中的各類疴疾時,本屆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的首創和各國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同詮釋,已不單是文明的碰撞,更是人類對未來的期盼與憧憬。
在今天的高峰論壇中,信息產業與數字城市、知識創新與文化城市、綠色發展與生態城市、科技進步與創新城市、經濟轉型與永續城市、社區治理與宜居城市、青年創造力與未來城市……一個個人類共同面臨的難題與解決方案呈現出來,腦力激蕩、智慧交流、風云際會,本次世博成果得到梳理和升華。
184天中,上海搭建了一個地球村,這里成為和諧世界的縮影和范本,也許,未來的地球成員在回首2010年的上海時可以激賞地說一聲:世博,讓未來更美好。
東方明珠,入夜難眠,內心早已許下未來相會的諾言。
晚安,上海!再會,世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