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寫/本報記者 黃瑋 實習生 曹文清
世博為鏡。
可以看到中國與世界的差距和不足,更獲得發展的思路與力量。
可以進一步找準在世界上的位置,更確立民族進步的自信。
如何理解世博會的“鏡子效應”,如何將這種效應不斷擴展,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屠啟宇在接受《解放周末》獨家專訪中,作出了自己的思考、闡述以及展望。
上海乃至中國的歷史,將完成一次轉彎,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向上的
解放周末:“每一屆世博會都使舉辦地成為世界文明的瞬時中心”。2010世博會已進行過半,對“瞬時中心”這個理解您如何評價?
屠啟宇:我曾經用不同的表述,概括過類似的理解。當時我說的是,“今年,上海將在世界舞臺的正中央,站上184天”。
而在多次觀摩世博會以后,我又產生了很多新的想法。這些新的關于世博會的認識和理解,雖然不是那么宏大,卻很有實際意義。其中,我突出感受到的一點,就是世博會直接發揮出來的巨大的公民教育作用。
解放周末:公民教育提升文明素質,這正是對“瞬時中心”的最好呼應。
屠啟宇:是的。以世博會為圓心,上海乃至中國的歷史,將完成一次轉彎,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向上的。
解放周末:縱觀世博會歷史,以“城市”為主題還是第一次。并且這個主題得到了世界廣泛的認同,著名作家王蒙認為,“這是人類的經驗也是人類的訴求,更是一種通向未來的眼光。 ”
屠啟宇:“人們為了活著而聚集到城市;為了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因為這個主題,亞里士多德兩千多年前的話不斷被我們重溫,并且注入新的內涵與訴求。
目前,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正方興未艾,未來的幾十年中國還會處在城市化進程中。根據預測,應該就是今年,我國的城市人口會在歷史上第一次超過農村人口。
而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時代,也已經被定義為“城市時代”。這意味著,城市以及城市所代表的生活,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未來。
解放周末:城市化和城市建設是中國面臨的緊迫任務,對此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曾經指出,“今天中國的城市化率不超過50%,已經城市化的一些地方,距離美好也還是有一定距離。 ”
屠啟宇:城市化是一個復雜的概念,不能單以人口論,如果從建筑學的角度來說,要按城市的建成區域來算。實際上,城市化還包括人的遷移和人的就業,人在其中從事的是否是具有城市性質的工作,還是依舊從事農業活動,這是不同的界定。再進一步,要探究人的觀念。并不是說農民進了城就是城市人,他可能還在養雞種菜,他的觀念還未轉變。所以,最核心的是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在觀念上真正成為城市人,這是一個大命題。
中國城市化進程正在急劇推進,而且未來還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我們面前還有很長的路。面對這個宏大命題,我們急需的是人的觀念的轉變,首先要讓農村人融入城市生活,然后才是怎樣建設美好城市。城市化是目前國家發展的一個重要推手,包括拉動內需、調整結構向現代服務業發展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非常需要一個公民教育的課堂。2010世博會恰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公民教育的機會。
世博會無異于一面鏡子,最直接地,我們從鏡子里看到的是自身的文明素質。世博會進行之初,一些觀眾無序擁擠、亂扔垃圾等不文明現象被媒體曝光,引起社會很大的關注,也引起了反思。而到現在,世博園區的觀展秩序已大為好轉,有人這樣評價說,“在漫長的排隊中,自覺文明觀展已經漸漸成為中國人的新風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