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
中新網無錫6月20日電(記者 洪曉紅 孫文荊)“如果全球50%的稻田種植雜交稻,世界稻米總產量可增加1.5億噸,可滿足超過4億人的糧食需求”,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今日在無錫舉行的“科技創新與城市未來”世博主題論壇上表示,面對全球日益嚴峻的糧食安全挑戰,中國樂意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稻,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
稻米是人類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世界上有一半以上人口主食稻米。專家估計,到2030年,要比1995年多產60%的稻米才能滿足需要,到2050年,1公頃土地必須養活43人。保證糧食安全,是世界面臨的嚴峻挑戰。
為了解決新世紀的糧食問題,一些國家和研究單位開展了水稻的超高產育種研究,日本早在1981年就啟動 “水稻超高產育種計劃”,在15年內從每公頃6-8噸提高到12噸左右。國際水稻研究所在1989年也開展了超級稻研究,計劃到2000年把當時水稻的產量提高到25%,也就是每公頃10噸提高到12.5噸。
“據我所知,目前他們都還沒有實現他們的目標”,袁隆平表示,中國科學家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則走在了世界前列,上個世紀,我們在小面積試驗田里創造了每公頃17.1噸的最高記錄,本世紀,這個數字已經接近每公頃19噸。
他介紹,目前中國水稻種植面積約4.4億畝,平均每公頃產量6.3噸。其中,雜交稻占了總水稻面積的57%,平均產量是7.2噸,比一般的高產常規稻增產20%以上,每年可以多養活幾千萬人口。
據了解,雜交稻技術近年在國外有大幅度應用,2009年的種植面積達300萬公頃,主要集中在印度、越南、菲律賓、孟加拉和美國。袁隆平說:“在巴基斯坦、印尼、埃及等國家,雜交稻表現得非常成功,最高的產量可以達到每公頃9噸以上,一般的有5、6噸,而當地的品種只有1.5到2噸每公頃。”
中國雜交稻技術在2004年已實現12噸/公頃指標,下一個目標是13.5噸/公頃,預計在2010年可實現,袁隆平稱,雜交稻種植如能更多在全球推廣,可以大幅度緩解世界糧食爭端,我們已經做好充分準備,愿意、樂意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