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發展中國家第一次舉辦的綜合性世博會,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上海世博會凝聚著全世界的信心與智慧。作為在中國最大經濟中心城市舉辦的世界性盛會,上海世博會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以海納百川的襟懷,為了世界文明的盛會、我們大家的世博盡心竭力。
沒想到,百年危機,“令人倒抽口冷氣”
共有192個國家和50個國際組織確認參展上海世博會,國際參展方數量創下世博會歷史紀錄。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上海世博會的籌辦過程中會遇到全球金融危機。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金融危機第一枚骨牌倒下,全球經濟經歷了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為嚴重的衰退。這場猛烈的世界金融風暴來襲時,正是上海世博會的籌備如火如荼之際,挑戰不言而喻。
“以前,有一些國家提出要搞4000、5000甚至6000平方米的自建館,國際金融危機來襲后,這些國家決定把自建館改成租賃館,有的把租賃館改成聯合館,參展面積也縮小了。”上海世博局國際參展部負責人透露,“個別參展方因國家財政危機打起‘退堂鼓’,還有一些參展方遭遇籌資難題,一度遲遲不能確定參展。現在想想,令人倒抽口冷氣。”
一度,美國和冰島能否參與世博會,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由于美國法律禁止動用聯邦政府財政資金參加世博會,籌建美國館所需的費用必須全部從商業贊助中籌集,而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館早期的資金籌措工作進展緩慢,甚至遲遲未能簽約參展;而冰島,整個國家都在金融海嘯中瀕臨 “破產”。他們會來上海嗎?
2008年寒冬,人們普遍在心頭對上海世博會多了一分疑問。
沒想到,國寶親臨,“送復制品太俗氣”
如今,美國館不僅資金到位,而且還是世博園內最大的自建展館之一。冰島館“決定用較少的錢,用更創新的方法達到相同的效果”,上海世博會冰島政府總代表貢納爾松說。
又一個沒想到:危機面前,各國人民的熱情支持。“我們一度擔心外國展館取消建設或縮小規模,后來在國際社會高漲的熱情面前,又發愁世博園區土地和展館資源不夠用,前后反差很大。”發出如此感嘆的,還是那位上海世博局國際參展部負責人。
“小美人魚”銅像一直被視為丹麥的象征,1913年放置在哥本哈根長堤公園海邊后,第一次離開家鄉來到上海世博會丹麥館。作此提議的丹麥建筑師比亞克英厄爾斯說:“送復制品太俗氣。”
2009年5月,在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升級之時,智利總統米歇爾巴切萊特親自拍板,將參展上海世博會的智利館由租賃館升級為占地3000平方米的自建館。
“人類面臨著共同挑戰,中國邀請世界各國參加世博會,是以實際行動實現全球溝通互信的最好表現。”巴切萊特一語道破“天機”。這意味深長的“溝通互信”,就是一種海納百川的寬廣襟懷。
沒想到,遠在西藏,“滿城插遍世博旗”
舉全國之力,共添一份精彩。2010年上海世博會喊出“我們大家的世博”,得到全國人民共鳴。實踐表明,每個中國人都是世博東道主,都是世博會形象大使。上海世博會的招展參展、各類場館建設、展覽展示策劃、論壇活動、網上世博、宣傳推介、文化演藝、世博市場開發、省區市活動周、長三角城市“友誼日”活動等各項工作,都得到了全國各省區市、港澳臺地區以及企業和社會各界的熱情參與和大力支持。中央40多個部委都是上海世博會組織機構的成員單位。
“一切始于世博會”,多少人耳熟能詳。而如今“一切為世博讓路”,成了國人共識。
中國國家館的建筑方案,由國家建設部牽頭,向全世界華人征集,1個多月就收到344件應征方案,層層篩選最終確定的方案綜合了多家之長。地處邊陲的內蒙古,為在上海世博會的精彩演出,遠赴大洋請來了《獅子王》的名導。湖南第一個舉辦世博論壇、第一個提交展館展示方案、第一個遞交展館施工方案、第一批啟動布展施工。“環滬護城河”安保措施的地理縱深,遠達上千公里之外的諸多省區。浙江滕頭村請來外教,為村民上外語,培訓接待禮儀,因為“我們雖非上海人,但是世博之主人”。一位參與上海世博會西藏宣傳周的記者剛到拉薩,“從我們走下飛機開始,就看到高速公路旁、街道邊、政府內,滿城都是世博會的旗幟!‘海寶’在布達拉宮前笑迎四方客。說起世博,人人都知道,同胞們的熱情支持讓人感動”……
上海世博會宣傳周暨“走進世博會”展覽歷時900天,走過千山萬水,被國際展覽局譽為世博推廣的創舉。中國貿促會秘書長、中國館館長徐滬濱說,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新中國在1982年參加世博會后,31個省區市如此完整參加的規模最大的一次。
上海世博會,搭建世界“希望大舞臺”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沒想到?這源于責任和共識,源于多贏的機遇,源于世界對中國對上海的信心。
上世紀30年代,一場經濟大蕭條席卷美國。芝加哥世博會被認為是一屆“在危機中看到希望”的世博會,吸引了2000多萬人次參觀。如今中國迎來世博會,恰逢百年罕見的金融危機。將吸引7000多萬人次的上海世博會,又會怎樣?
上海世博會比利時總代表德爾克魯瓦認為:“在這樣一個關口登上上海世博會大舞臺,無疑表明自己會搶占下一輪增長的先機。”澳大利亞是參展最積極的國家之一,該國一位官員說:“澳大利亞經濟要復蘇,離不開中國。”冰島總代表貢納爾松說:“希望上海世博會像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一樣,成為世界經濟新開始的標志。”
今年1月3日《紐約時報》網站上,出現了《一名著名籌款人為上海世博會奔走演說》的文章,這位“籌款人”就是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過去9個月時間里,這位被稱為“美國館功臣”的女士為宣傳世博會參加了很多推介活動,鼓勵各州市及公司、協會和商會等為美國館提供贊助,籌集到了5400萬美元,甚至她的辦公桌上也放著海寶。她在一次采訪中說,“每個人都知道中國將會成為21世紀一個非常有實力的大國。他們將舉辦世博會,而我們不在那里,這會表達什么呢?美國的缺席是不可思議的。”峰回路轉的美國館籌建之路,背后正是世界各國的共識和信心。
“是中國因素,讓世博會迸發出空前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上海世博會執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面對猝不及防的國際金融危機,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沉著應對、迎難而上,使我國率先實現經濟總體回升向好,堅定了國際社會參與上海世博會的決心,同時更讓上海世博會成為凝聚全球信心、促進經濟加快復蘇的“希望舞臺”。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這一屆世博會的主題,更是人類的共同憧憬,它呼喚著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人與社會的和諧,呼喚著人類攜手共探科學發展之路,它的背后是每一名地球人所應承擔起的 “地球責任”。上海世博會是中國的機遇與希望,也是世界的機遇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