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發掘和提升“軟實力”國內省區市積極參與上海世博會綜述之三
在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簡稱上海世博會)開幕倒計時200天之際,世博會組織者與長三角地區的15個城市全面簽署了“友誼日”活動合作協議。其主要內容是在世博會舉辦期間,邀請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參展人員赴長三角城市參觀訪問、開展經濟科技文化交流和人員聯誼活動,讓世博會結出更多“友誼之果”。
此舉既是對“功夫在詩外”的一個注解,也印證了世博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展會或招商會,而是世界最高級別的文明聚會,即通過展現人類在某一個或多個領域取得的文明進步,展望人類未來前景并教育大眾。對于東道國而言,在全面體現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理念的同時,恰恰是全方位發掘和提升自身“軟實力”的良機。
眼下,國內31個省區市除了全力打造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內的各自展館,還在精心策劃每個省區市在世博園區為期5天的“活動周”方案,向組織者推薦各自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精品以及民族民俗民間活動,甚至還要帶來餐飲美食,在世博園區共同搭建一條“中華美食街”以及專門經營中國傳統八大菜系的餐廳。
據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副局長胡勁軍介紹,在上海世博會半年會期里,占地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園區將上演近三萬場各類文化演藝活動,而要構筑這一世博會歷史上空前規模的文藝大舞臺,需要從世界范圍內挑選、征集、邀請大約1000個節目,其中,國內各省區市是一支重要的參與力量。
涉及文化演藝活動有20個關鍵詞,可作為各省區市躋身世博舞臺、全方位發掘和提升“軟實力”的“抓手”,包括“首演”、“名人名團”、“本土特色”、“街頭巡演”、“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開閉園活動”等。可以說,不僅在世博園區的各個展館,在園區內的廣場、道路、公園、甚至餐廳里,無論白天或黑夜,各省區市只要有“絕活”、“絕藝”以及獨特創意,都可抓住累計7000萬人次參觀者的眼球,甚至打動他們的心。
今年4月,一位名叫山田外美代的日本婦女,榮獲上海世博會組織者推向日本市場的第一張門票,其中緣由是她在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半年會期里,每天至少進場參觀一次,總數竟多達208次,算得是一位超級“世博迷”。
由此,從海內外參觀者的視角觀察上海世博會,作為共同的東道主,國內各省區市不僅應重視硬件投入和主題展示,同樣要注重并善于表現“人”和“文化”為核心的軟件內容。也許,海外參觀者來到世博會,最想看的可能正是今天中國普通人的生活,想結交一位中國朋友,而原汁原味的一首山歌、一道小吃,可能就會成為難忘的世博記憶。
很多省區市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貴州準備多批次派出一個由300多位老百姓組成的表演團,在世博園區演繹貴州多姿多彩的“原生態民族文化”,其中包括侗族大歌,苗族、彝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原生態舞蹈等;內蒙古采取中外合作的方式,通過系統梳理民族文化遺產,準備將迷人的草原民族生活和風情提煉打造成前所未有的民族音樂劇,借世博舞臺開拓海外演藝市場,讓民族文化在產業化道路上獲得更強的生命力;而來自河北的捏面人、剪紙、吹糖葫蘆等民間技藝,來自雪域西藏的融合了藏戲與京劇精萃的民族戲劇,來自西北黃土高原的“花兒”歌舞晚會,來自新疆的《木卡姆的春天》、《你好,阿凡提》等原創經典劇目,將成為中國各民族平等團結、安居樂業,中華文化和而不同、交融發展的最好體現。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無論是民間文化展示還是小吃大菜烹制,其主體都是普通人,即中國老百姓,而他們卻站在世博會這個世界級的舞臺上。一方面,世博會離不開文化演藝活動,離不開大眾面對面的交流;另一方面,普通群眾也在世博舞臺上開闊了眼界,進一步發掘和弘揚了民族傳統文化,同時提升了自身的文明素養,激發出更強的創造力,而這正是塑造國家新形象、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契機。
近日,上海世博會組織者從面向全球征集的4000多首世博歌曲中精選出34首優秀作品,其中兩首歌是這樣唱的:“2010等你來,世界擁抱在上海,無論你用什么語言,我都知道你在表達著愛……”;“不要問路有多遙遠,不要想步伐多疲倦,從山谷一直到山巔,那是多少人的心愿,如今就站在你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