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城市的主體,未來的建筑會是什么樣?世博會用生動的案例和實物展示了生態、低碳和可持續三類未來建筑的樣本。
生態型
建材循環利用 墻面屋頂綠化
生態型建筑不僅是一座鋼筯混凝土的結合體,而且帶有生命,可循環利用。典型代表是“滬上生態家”和“倫敦零碳館”兩個案例。
“滬上生態家”整幢樓大都采用廢料制成。工程固體廢料制成的建材構成了這棟建筑的主體,整棟建筑可回收利用的資源達到60%。此外,每家每戶的陽臺墻面都有垂直綠化,遠遠看去,整幢建筑就像是一座綠色工廠。
倫敦零碳館,也呈現了生態的理念。零碳館樓北面的斜坡屋頂上有各種各樣的花卉。“這些花卉既可以美化大樓,又可降低樓內能耗,且每盆花都是一個蓄水裝置,通過它們的根系,將雨水通過系統管道收集,匯入地下蓄水池。”工作人員介紹,在斜坡和陽臺上,不僅可以種花草,還可以種菜。
低碳型
能源基本自給 實現低能低碳
最為突出的低碳型住宅是漢堡案例館和弗萊堡案例館。漢堡案例館以“被動房”命名,樓內所有能源基本自給。館內用電來自太陽能。屋頂裝有太陽能裝置,它所產生的電力足夠大樓使用。大樓的水來自地下35米處,自下而上的水管鋪滿每層樓地下,自動調節室溫。
為使室內人體和電器等物體的溫度得以利用,樓房的墻體極厚,由三層組成,既保溫還隔熱。而它的窗戶也是三層組成,為了抵擋陽光直射,還有自動柵欄,隨著陽光的走向,遮擋陽光。為減少能量流失,樓房全封閉,但有完善的通風循環系統,大樓的空氣清新舒適。
與一幢被動房相比,德國的另一個城市弗萊堡展示的案例,不僅是一幢樓低能、低碳,而且是整個城市的建筑低能與低碳。
弗萊堡的城市建筑分為高效建筑、低能建筑、增能房、微能房等多種,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利用太陽能。這些太陽能,不僅可以供大樓本身使用,而且可以將富余的電能出售。因此,每幢建筑都是一座發電廠。
可持續型
部件生產工廠化 主體可建可搬運
可持續建筑的突出代表是世博會上惟一一家獨立建館的民企館:遠大館。
這個館的建筑主體就是一幢可持續建筑,被稱為“可建”。這幢6層高、2000余平方米的建筑,居然只用一天就建成了。因為大樓所有的部件都由工廠化生產,工人在現場就像搭積木一樣,輕松地搭建完了,而且不用裝修,搭完就可入住。這個搭建的過程還被記錄成電影,在遠大館播放。“這樣的樓房即使要拆,也可異地再裝,不會產生建筑垃圾,可以永續利用。”
與遠大“可建”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葡萄牙“可搬運的游客塔”案例。說是游客塔,其實不只是用來觀光,還可用來居住,游客可以住在這樣的“塔”里看風景。這樣的樓可以移動,它可以置于海邊沙灘和山區等風景區。因為是工廠化生產,風格一致且美觀。 本報記者謝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