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06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8%左右。這一速度與2005年預期指標持平,雖然相比連續3年平均10%的速度低了兩個百分點,卻高于“十一五”規劃年均增長7.5%的預期速度。
發展需要速度
就目前中國的國情而言,在一段時期內保持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仍然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李潮東:本屆政府求真務實,把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擺在最重要位置。要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經濟必須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只有經濟增長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改善和提高。
儲祥銀: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每年新增人口相當于歐洲一個不小國家人口的總數,國家每年需要安排新增就業人口約1000萬;同時,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這為國家安排就業提出了嚴重挑戰。如果經濟沒有一定的增長速度,就不足以吸納和安排如此巨大的勞動就業。還有,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城市和東部沿海地區相對較為發達,而邊遠地區、中西部山區依然比較落后,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差距相當大,要改變中西部地區的落后面貌,實現協調發展,也需要一定的發展速度來支撐。
李潮東:目前整個世界經濟處于相對高速增長期。據世界銀行預測和國際貨幣基金估計,2006年世界經濟增長率會與2005年持平。也就是說,2006年世界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不會發生大的變化,這為中國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提供了較好的外部條件。
儲祥銀:還有,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要素(投資、需求、出口)來看,總體態勢良好。投資方面,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國家的投資力度依然較大;民間游資金額巨大,投資欲望很強,如果加以正確引導,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大大增強。需求方面,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國家一系列促進內需政策措施的出臺,也將對市場需求的旺盛產生積極影響。從對外貿易看,加入WTO后,中國進出口貿易發展勢頭很猛,2005年增長23.2%,進出口總值達到14221.2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雖然貿易摩擦增多,但總體發展趨勢不會逆轉。
華爾街關注中國經濟
國際社會、國際企業集團關注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之所以吸引如此多的跨國企業集團入駐,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對中國經濟能夠保持持續增長的預期。
謝國忠:我和我的同事、名震華爾街的分析師史蒂芬·羅奇先生,都曾預計2006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會放緩。羅奇先生曾經作出中國GDP增長6.7%的預測,當時的擔憂主要在中國的出口環節上。我關注的重點是中國經濟的內在結構上,最大不利因素是產能過剩。以2005年計,固定投資約占中國GDP增長的四成至五成。產能過剩如果導致投資減少,自然會影響經濟增長。同時減少的還不止是投資。目前,外來投資者正在減慢把廠房遷往中國內地的步伐。估計今年的出口增幅會比去年的28%大幅放緩。
李潮東:中國已經創造了近20年的經濟增長奇跡。猶如其他跨國集團一樣,如新對中國市場有著良好的預期。我們把對中國經濟發展和市場的分析帶到美國華爾街,向投資商,向華爾街的股票、證券和交易所的相關人員傳遞這樣的信息。當然,這并不是說中國在強勁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問題。沒有問題是不可能也不正常的,而在于怎樣去面對和解決,怎樣通過政府和市場這兩支杠桿協調和平衡矛盾。
石伊恩:我剛在英國、美國走了一圈,又到了北京。其實,無論是在倫敦、還是在華爾街,大家關注北京、關注中國經濟,已不只是把中國作為一個市場,而是企業綜合發展的一部分。事實上,在過去兩年內,中國政府已經開始重視結構失衡和泡沫的可能性,比如IT、房地產,又如經濟發展對出口的過度依賴等。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體現了這些思路,即深層次改革、解決產業結構性矛盾以及保持經濟均衡發展。跨國企業希望中國有好的投資環境。
8%考驗調控能力
從2002年實行宏觀調控至今,中國經濟已經軟著陸。但是發展中的結構性矛盾、高速度和高能耗矛盾、城鄉之間、貧富之間的差距,都還存在。
儲祥銀: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如期順利實現經濟增長速度8%,十分重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均衡發展的目標,這意味著不但產業結構要均衡發展、進出口要均衡發展、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均衡發展;另一方面,城市、農村的建設要均衡發展,富裕地區、發達地區與貧窮地區、落后地區要均衡發展。
石伊恩:此前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分別為7%、7%及8%,而實際增長卻達至10%左右。這一輪主要由投資拉動的增長,也給經濟帶來一些不穩定因素: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仍然偏高,鋼鐵、電解鋁等部分過度投資的不良后果開始出現,產能過剩問題凸顯;農村消費需求不足難以進一步拉動經濟增長;影響經濟健康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依然存在。
儲祥銀:今年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是供給能力顯著增加與需求增長相對穩定或有所減弱的矛盾。溫總理在報告中還提出了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其他目標: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左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這是中國首次將能耗指標列為宏觀調控主要預期目標之一,顯示了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決心。
李潮東:要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保持中國經濟這條大船平穩較快地運行,防止大的顛簸和起落,避免風險就顯得更為重要。實現8%的增長速度不太難,但指標背后的“潛臺詞”是均衡發展。要防止地方層層加碼追求速度攀比,一味犧牲質量和效益。
8%的預期目標意在傳遞這樣的宏觀調控信號:中國經濟需要“穩健型”增長,要重質量和效益,重可持續發展。(記者 戴嵐)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