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今天在這里說,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上兩岸是有過共識的。“一個中國”是國際公認的現實、也是兩岸關系長期發展的現實,臺灣新領導人越早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就越主動,越能給兩岸關系的穩定和發展帶來契機。
唐樹備是在于深圳召開的“反臺獨,促統一”研討會的記者會上回答有關提問時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說,臺灣有些人講了很多緩和的字眼,比如“和平”、“善意”、“和諧”等。
但是如果不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不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那么結果就不是和平,而是引向災難;不是和諧,而是沖突;不是善意,而是敵意。
唐樹備在回答有關臺灣新領導人應該表達什么樣的善意的問題時說,一個中國的原則帶來了50年來的兩岸和平,帶來了l987年臺灣當局開放臺胞赴祖國大陸探親和兩岸日益密切的經濟交流、人員往來,也帶來了亞大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為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和臺灣臺胞共享偉大祖國在國際上的空間、地位和尊嚴,帶來無窮的希望和機會。臺灣新領導人如果真正關心2300萬臺灣同胞的利益,真正關心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就應該毫不遲疑地盡快承認—個中國的原則。
唐樹備在答問中說,在兩岸之間,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就是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他強調,兩岸之間的談判不是中央對地方、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臺灣地方當局的談判,而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的平等談判。
1993年的“汪辜會談”、l988年辜振甫先生來祖國大陸參訪的事實都證明,一個中國可以給兩岸帶來平等,給臺灣帶來尊嚴、安全,給臺灣人民帶來好處,也可以給臺灣當局帶來它需要的平等地位。所謂一個中國的原則就是“貶低臺灣’、“給臺灣帶來屈辱”的說法是不符合事實的。
針對臺灣有些人聲稱海協與臺灣海基會曾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這位海協負責人鄭重予以澄清。他說,1992年兩會在香港達成的共識中雙方的表述均明文列出,也見諸有關文件和報端。海協方面的表述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海基會方面的表述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于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他強調,兩會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不容篡改。
在回答記者的“統一時間表”的問題時,唐樹備說,我們普遍的共識就是臺灣問題不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為了不讓外國反華勢力利用兩岸隔閡從中漁利,兩岸應拋開意識形態的包袱,盡快統一。
他強調,如果臺灣分裂勢力公開宣布“臺灣獨立”、把“兩國論”“入憲”,我們將用生命和鮮血來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時間表也掌握在臺灣方面。
在談到“反臺獨、促統一”的研討會時,唐樹備說,形勢越來越證明,在反“臺獨”、保和平、促統一上,兩岸人民與港澳同胞越發團結。在13億中國人民團結反“臺獨”的浩大聲勢下,不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臺獨”聲調會越來越不得人心。我們希望那些主張“臺獨”的人早點面對現實,停止對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的挑戰。
(新華社深圳2000年4月27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