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 最動人的表情
我國經濟基本面未變,有政府的果斷決策和迅速行動,有獨特而巨大的市場潛力
本報記者 杜海濤
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全國兩會,國人矚目、世界矚目。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和20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各抒己見,踴躍發言。他們帶來的,是各地擴內需、促增長的豐富實踐和成功經驗;表達的,是直面危機、應對挑戰的堅定信心。在他們背后,是13億人民攜手的巨大力量:
——中央政府的果斷決策和迅速行動,爭取了應對危機的主動,贏得了信心。
去年10月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央及時調整宏觀調控策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信心”二字落實到每一個具體方面。政府的緊急行動和從容應對,給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給全國人民帶來信心和力量。
“出手快,出拳重,是本輪宏觀調控最大亮點。”貴州貴陽市市長袁周代表告訴記者,僅今年安排的6000億元鐵路投資,就可拉動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
——全社會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消費需求,增強了應對危機的底氣,夯實了信心。
我國有13億消費者,城鄉居民的多層次消費需求旺盛,有獨特而巨大的市場潛力。
“中國的問題并不像外國那么復雜,只要把潛在的需求轉化為現實的機會,就能培育增長力。” 經濟學家厲以寧委員的話,說出了所有代表委員的共識。
來自吉林的叢連彪代表興奮地告訴記者:目前,商業零售、餐飲、文化產業正持續成為消費熱點;在國家政策的刺激下,汽車、家電等消費品正在走出低迷的局面。
——我國未變的經濟基本面和地方“調結構、上水平”的強烈要求,奠定了應對危機的基礎,堅定了信心。
在國際金融危機面前,我國銀行資本充裕、金融業損失小,改革開放積累的物質基礎雄厚,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有著牢固的基礎。
青海省省長宋秀巖代表說,每一次危機發生時,也意味著機遇會隨之而來。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是傳統發展模式之危,科學發展模式之機。“我們青海將努力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搶抓先機”。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們的信心和力量,來自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和制度優勢、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以及全國上下促進社會科學發展的積極性、創造性;來自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發憤圖強的偉大精神力量。
代表委員們都說,只要我們緊緊依靠黨的領導和全國各族人民,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惠民 最溫暖的關懷
民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中之重,是發展經濟的根本
本報記者 孫秀艷
民生牽動代表委員的心。僅全國政協第十一屆二次會議收到的5571件提案中,包括“三農”、就業、社保、教育、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民生方面的提案有2765件。
內蒙古包頭市市長呼爾查代表說,構建和諧社會,民生是重中之重,要讓人民群眾有活干,有飯吃,有衣穿,有屋住,有學上,病有醫,老有養,生活幸福。
而本次兩會對民生的關注絕不僅僅停留在代表委員對民生問題的認同,而是寫在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以及“兩高”報告里實實在在的內容。
“政府工作報告里談醫療衛生問題就用了一頁半的篇幅,可見,黨中央、國務院對醫療衛生事業的關心、重視和支持前所未有。”中日友好醫院院長許樹強委員邊看報告邊感慨:“不止醫療衛生,政府對民生的關注涵蓋方方面面。今年中央政府投資總額9080億元,主要用于民生工程建設。”在政府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中,農村民生工程3700億元、社會事業1500億元……都體現出“民生優先”的思想。
在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啟動如此大規模的計劃,無疑在向世人宣告:民生是發展經濟的根本。
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有立法對民生的關注。常委會工作報告顯示,審議食品安全法、社會保險法、殘疾人保障法等關系民生的法律案,占全年審議法律案總數的近一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鷹代表說:“從側重經濟立法到側重民生立法,反映了我們國家立法重點的一個轉變,今年會繼續向民生立法發力。”
高檢工作報告里,對民生的關注化為具體的事件和數字——起訴制售偽劣食品、藥品等犯罪嫌疑人3320人……
改善民生,關鍵在落實。江西九江市市長曾慶紅代表說:“醫療、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都需要政府的切實行動,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回去就抓落實。”
坦誠 最開放的心態
坦言缺點與不足,尊重人民的知情權,可以得到充分諒解和廣泛支持
本報記者 馬躍峰
“甕安事件驚動了境內外,造成很不好的影響。作為貴州省的主要負責人,我是有責任的。”
3月6日,貴州團開放日,省委書記石宗源代表坦然回答記者提問,并表示:應在第一時間向媒體披露信息,支持輿論監督。
今年兩會上,人們不時能看到這樣真誠、動情的鏡頭——
同一天,云南省委書記白恩培代表就“躲貓貓事件”表示:“盡管是牢頭獄霸致李蕎明死亡,但看守所管理還是存在問題,已對責任人作了處理。”
采訪兩會,記者發現,無論在新聞發布會、記者會上,還是在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代表委員面對敏感話題,坦言應對、“自曝家丑”的越來越多;無論是聯名議案、提案,還是簡短的意見,代表委員公開發表看法,提出不同觀點的也越來越多……
尊重民意,與公眾坦誠互動,有助科學決策。石宗源說:“不能只聽官員的話,要敢于、善于聽真話、實話、客觀的話。”兩會中,對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包括焦點問題,代表委員們暢所欲言。
“坦言缺點與不足,是對人民知情權的尊重,也可以得到人民的諒解與支持。”北京鼎業律師事務所主任許智慧代表說,有些問題之所以變得敏感,陷于被動,不是問題本身有多麻煩,而在于刻意遮掩。有了兩會的示范,有了代表與人民、代表與政府、代表與代表之間的坦誠互動,民意將會得到空前的尊重。
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楊子強代表認為,政府與公眾的良好互動,有利于公眾及時了解事實,避免流言侵擾,有助于維護社會穩定,也有利于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透明 最融洽的氛圍
透明,表達了政府做好工作的信心,彰顯了執政的底氣
本報記者 宋偉 朱磊
3月6日,遼寧代表團團組審議時,首次使用衛星電視直播技術。人大代表發言時,百姓可以遠程“插話”,公眾和代表實現了“面對面”的溝通。
“直播代表、委員小組會議,是民主政治邁出的一大步。”安徽省滁州市市長繆學剛代表說,“少說‘無可奉告’,多做客觀分析,能夠在透明的監督之下正視問題,表達了政府做好工作的信心,彰顯了我們的執政底氣。”
從2007年兩會第一次公布各代表團駐地的詳細地址,到去年首次網絡直播代表團團組審議等,再到今年兩會一系列新舉措,開放透明的腳步,走得更加堅實:
3月6日到9日短短4天,兩會新聞中心安排了14場集體采訪,受訪者包括國家部委負責人、省長、市長、大學校長、專家學者、基層代表等,采訪主題涵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大學生就業、四川災后重建、上海世博會等方方面面。
今年兩會,更多的代表、委員在面對媒體和公眾時,做到了公開、透明。“流言止于公開,客觀分析問題、坦然接受公眾監督,能夠贏得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促進問題更快更好地解決。刻意遮掩反而會失去公眾的信任,不僅問題得不到解決,還會影響政府形象。”繆學剛說。
許多代表、委員對這次兩會透明度的提高感觸最深。他們說,大到發展規劃、群體性事件,小到個人興趣愛好,面對諸多媒體的提問,代表和委員們很少拒絕。這說明他們與媒體及公眾交流和溝通的能力不斷提高。
“今年的兩會不僅傳遞著信心,還傳遞著開放和透明的理念。”安徽省民政廳廳長劉健代表說:“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進政務公開,增加透明度,讓人民群眾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贏得人民群眾的充分理解、廣泛支持和積極參與。我們應該把這種好的氛圍延續到以后的日常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