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能遠委員在社科界別小組討論中
中國臺灣網3月7日北京消息 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建構海峽經濟區成為一個熱點話題。全國政協社科界別委員、福建省社科院臺灣事務研究所所長吳能遠認為,從海峽西岸經濟區提升到海峽經濟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一種經濟制度化的建構。
圍繞“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這一目標,臺盟中央和全國臺聯在本屆政協會議中聯合呼吁構建“海峽經濟區”作為試點,率先在經濟區內進行兩岸政策協調、資源整合、產業對接等試驗。
對此話題,來自福建的吳能遠委員十分關注,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福建省當初提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時候,我們就考慮建立海峽經濟區,因為只有海峽經濟區才有意義。但當時考慮到臺灣的政治局勢,要建海峽經濟區必須雙方互動,所以我們先從海峽西岸做起,但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真正意義是為海峽經濟區做準備的,一旦時機成熟,就必然要與臺灣互動并聯合起來。
說到這,吳能遠委員充滿期待:現在臺灣局勢發生了積極變化,島內包括政界、學界、商界,都對和我們海西經濟區進行合作有很高的意愿,所以現在建構海峽經濟區的條件已經有所具備。
談到海峽經濟區在目前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基礎上還需要有怎樣的提升?吳能遠委員認為,海峽經濟區真正的提升是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一種經濟制度化的建構,在福建可以先做試點來推動,包括資金、人力、服務、物流的流動,以及要減少關稅的比例和若干的限制等,這樣才能使兩岸經濟更好地發展。(趙靜 吳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