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地圖上,我們找不到瓊海;在中國地圖上,我們找不到博鰲。即使在一些海南地圖上,博鰲也只是一個標有錨和魚的小點。
就是由這個“小點”開始,誕生了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國家戰略的六大戰略定位之一——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一個遠離首都的熱帶島嶼省份,被確定為國家外交重要平臺,這在近年來不斷出臺的區域發展戰略規劃中,確實不多見。
借助這個更加寬松、生動和靈活的公共外交平臺,一個“中國故事”正在世界舞臺上娓娓講述,也開始越發被當作“世界故事”來解讀和審視。
一個多邊外交的舞臺
近30年來,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外交事業也面臨著新的任務和挑戰。然而,落戶我國的國際組織為數并不多,一方面是我國綜合國力難以承載太多的國際組織的活動,另一方面是國際組織的管理帶有相當大的挑戰性。
博鰲亞洲論壇的出現,讓人為之驚喜。在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副院長姚望眼中,博鰲亞洲論壇有三重特殊意義:第一個涵蓋整體亞洲的國際性論壇;第一個包含了官產學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包容性組織;第一個定址中國的綜合性國際組織。“可以說,博鰲亞洲論壇開辟了中國外交史上的新一頁,從此又多了一種多邊外交的形式。”
“實際上,博鰲亞洲論壇的國際影響力,是隨著10年來亞洲地區在國際經濟與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上升而增強的。”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認為,博鰲亞洲論壇凝聚亞洲共識、助推亞洲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方面的貢獻,也推動了國際社會更加注重傾聽亞洲的聲音,特別是傾聽亞洲共識。
當前,世界經濟尚在停滯中掙扎,美國幾乎還沒有走出衰退。從經濟增長和綜合國力的角度來看,亞洲世紀的預言正在越來越接近現實。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林利民認為,“中國的確符合崛起的三個特征——高速發展、大國概念和后起趕超。”
任何一種新興力量,都是既有國際格局的重要變數。作為一個非贏利的非官方機構,中國永久性舉辦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這本身就是中國和平發展的一種軟實力的體現,也表明了中國正在積極參與國際社會,通過平等的對話與交流,展現和發揮中國對區域的領導力和對國際的影響力。
2001年博鰲亞洲論壇成立大會,有6位國家領導人和8位國家前政要出席。從此,每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都有大批國家領導人和前政要參會。2008年,巴基斯坦總統、澳大利亞總理等10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2009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與會的外國領導人包括3位總統、7位總理和1位副總理。今年,胡錦濤主席將第三次出席論壇年會,而此前溫家寶總理已出席兩次論壇年會。
“論壇是在一個正確的時間,建立在了正確的地方。”這是博鰲亞洲論壇前理事長、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的結論。
“一個舞臺,一個平臺和一扇窗口。”這是省外事僑務辦主任吳士存對博鰲亞洲論壇的概括,“對國家,論壇是一個重要的獨特的多邊外交舞臺;對海南,論壇是一個展示海南經濟特區及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成就的一個平臺;對參會的外國政要、商界領袖和學界精英,論壇又是了解中國、了解海南的一扇窗口。”
每年4月論壇年會舉辦之時,剛好是我國兩會結束之后,國家領導人又進一步通過論壇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人們還注意到,亞洲區域外的政治人物,也愈來愈多地在出現在論壇上,表明了世界政治力量對論壇影響力的認可。
一次祖國內地與港澳臺的大聚會
中華民族,血脈相連。每年的論壇年會,成了親情流淌的祖國內地與港澳臺的大聚會。
作為博鰲亞洲論壇的創始會員,臺灣每年都派出代表團參加論壇年會。從2003年起,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也每年都組團參會,時任該基金會董事長蕭萬長就曾6次率臺灣工商企業代表團參會。尤其2008年4月12日,胡錦濤主席與蕭萬長就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問題交換意見的“胡蕭會”,更被視為兩岸關系的“融冰之旅”。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胡蕭會”在各方高度矚目下舉行歷史性的雙邊會晤,為多年來停滯不前的兩岸關系掀開新頁。
姚望感嘆道,“當時兩岸關系正處在剛要解凍而又沒有解凍的特殊時期,真是無巧不成書,借助論壇完成了兩岸有史以來最高級別的會晤。”自此,論壇每年召開兩岸企業圓桌會議,成為兩岸企業家交流的重要舞臺。
2009年,在博鰲亞洲論壇“國際金融危機與兩岸金融合作”圓桌會議上,匯集了海峽兩岸金融界、產業界、學術界嘉賓,他們通過論壇這一平臺,向世界發出兩岸攜手應對金融危機的強烈信號。這一年,溫家寶總理也在博鰲會見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
今年的兩岸企業圓桌會議,主題為“簽訂了ECFA后的企業合作前景”,將就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實施后兩岸如何加強合作、共創雙贏進行探討。同時,今年年會還將首次舉行“華商圓桌會議”,來自世界近10個國家和地區的30余名知名華商參會。借助論壇年會這個平臺,這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全球經濟重要力量將探討“華商與亞洲經濟發展”大話題。
實際上,從博鰲亞洲論壇成立大會開始,每年媒體記者都會在與會嘉賓中發現香港、澳門特首熟悉的面孔。姚望笑道:“博鰲亞洲論壇也形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成為祖國內地與港澳臺的交流平臺。”
一個公共外交的基地
近年來,國際論壇逐漸成為公共外交的一個重要渠道。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由亞洲國家主導的國際組織,博鰲亞洲論壇正在改變國際經濟外交基調。
2008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舉行前夕,從4月10日到13日連續4天時間里,三亞亞龍灣的椰風海韻美景定格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的頭條新聞里,成為莊嚴國事活動的背景。胡錦濤主席在三亞先后為4國元首舉行隆重的國事活動,舉行9場與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的會談,被網友稱為“最美國事活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在首都北京之外的地方,為前來進行國事訪問的外國元首舉行歡迎儀式。
博鰲亞洲論壇前秘書長龍永圖,將此次國事活動稱為一次“外交創新”。
其實,海南已多次作為國家外交的重要場所。2009年4月,溫家寶總理選擇在三亞會晤出席當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多國元首和重要領導人。2010年底,國務委員戴秉國也選擇在三亞與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舉行會談,共同磋商胡錦濤主席翌年1月訪美的重要事宜。今年4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也將在三亞舉行,代表了全球42%人口的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南非5個新興發展中大國元首將齊聚海南。不可否認,博鰲亞洲論壇的品牌效應和服務經驗對此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會理事、副省長、三亞市委書記姜斯憲認為,用“公共外交基地”一詞更適合海南,因為公共外交是政府與企業、民眾和各種組織之間的外交。“博鰲亞洲論壇的成功舉辦,已經成為我國對外交往與合作的一個成功范例,是我國多邊外交的一個重要載體。”
任何一種新興力量的擁有者如何利用自己的力量,關鍵是看他如何與世界相處。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我國領導人與來自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各國領導人廣泛接觸,舉行雙邊會談、會見,與有關國家增強了政治互信,深化了經貿合作,推動了雙邊關系的發展。僅在博鰲亞洲論壇2008年年會期間,我國就與來訪國家共同簽署22個合作協議,涉及經濟、貿易、質檢、農業、醫療、文化等領域。
海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日漸完善的配套設施,以及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及世姐賽的成功舉辦……這一切,都為打造公共外交基地這一構想提供了強力支撐。
推動民間外交和官方的高層外交,是博鰲亞洲論壇的一個重要特色,也是它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之一。以此為平臺構建令世界矚目的公共外交基地,將為海南大發展帶來越來越多的機會和動力!(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