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奏響“三農”全面發展新號角——專訪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供銷總社原黨組書記、理事會原副主任周聲濤
“米袋子”更滿了,“菜籃子”更豐富了,農民的“錢袋子”更鼓了。過去的五年,是我國“三農”發展的黃金時期之一。站在新起點上,面臨自然災害頻發、國際農產品市場劇烈波動等多重挑戰,農業農村經濟怎么發展,如何將好的形勢保持下去?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供銷總社原黨組書記、理事會原副主任周聲濤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這位情系“三農”的老專家就“十二五”期間“三農”熱點問題答疑解
惑。
農業穩則天下安 重視“三農”怎樣都不為過
記者:“十二五”規劃草案中提到,未來五年,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對此您怎么看?
周聲濤:“十一五”期間,我國“三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首先歸功于中央進一步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始終強調“三農”工作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加大對“三
農”的投入,推出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夯實農業基礎設施,加快農村公共服務事業建設等,才使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五年增長超過6%,糧食產量實現連續四年過萬億斤。也正是由于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才保證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農業穩則天下安,農業興促百業興。農業的基礎地位決定我們對“三農”工作不能有絲毫的松懈。我國的農業發展基礎比較脆弱,農民持續增收缺乏長效機制。盡管我國已經進入以城帶鄉、以工補農的階段,但仍有相當一些地方走的仍是農村支持城市的路子,征用農村土地的補償主要還是用于經營城市。
“十二五”期間,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更加重視“三農”問題,把中央的精神和政策貫徹落實到行動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切實保護農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