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平輝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2001級碩士研究生
認識中國臺灣網是源于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本人是學國際關系的研究生,有一次因為要寫一篇關于臺灣的論文,所以上網查資料,很不經意地來到了中國臺灣網。但很多時候寶藏就是在不經意之間發現的,中國臺灣網就是這樣的一個寶藏。后來,只要寫有關臺灣的論文,我就要瀏覽中國臺灣網。在這里,我從學術角度來談談我眼中的中國臺灣網。
凡是搞學術研究的人都有一個癖好,那就是對本專業的相關文獻資料求之若渴。中國臺灣網的“文獻資料”欄目(頻道)提供了關于臺灣問題的一系列第一手資料。在這里,主要有大陸方面出臺的有關政策以及言論記錄。不僅有大量的官方文獻資料,還有在兩岸關系中有著重要作用的海協會主張和來往事函。在這里,還可以找到外交文獻——說到這個問題讓人很是心痛,臺灣問題本來是兩岸之間的內政事務,但如今卻跟國際關系掛上鉤了。略感遺憾的是,“文獻資料”(頻道)臺灣方面的原始資料比較少。學術研究常常需要對比兩岸雙方的政策動因,這不可避免也需要從臺灣的角度出發看問題,很希望中國臺灣網能夠加強這方面文獻資料的收藏。
研究問題不可能只著眼于現狀,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從歷史角度出發,臺灣問題更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歷史見證”欄目顯然很吻合這一需要。在這里,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歷史上的臺灣以及臺灣問題的由來。當某些人在千方百計否認臺灣跟大陸的歷史聯系時,這些歷史記錄無疑是狠狠打在他們臉上的一個耳光。但有一個問題還是應該值得注意的,在這些歷史的記錄中,我們看到很多并不是原始記錄而是后來人研究的一些成果。從學術嚴謹性的角度來看,中國臺灣網應該收集更多當時的原始歷史記錄。
學術是需要交流的,看看別人的評論肯定可以讓你有不少的收獲。在“臺海評論”中,我們不但可以看到專家嚴密的學術探討,還可以見識到網友們閃爍的智慧火花。從學術的角度出發,本人最喜歡的是“專家論壇”這個子欄目。在“專家評論”中,我們看到了李家泉、黃嘉樹、李義虎、蘇格等等這些熟悉的名字,可以說,基本上囊括了大陸關于臺灣問題的研究專家。他們闡述問題的角度和滲透于文章之中的邏輯,給了我很多的啟迪。在網友的稿子中,雖然學術性不是很強,但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那一顆顆“為國分憂”的赤子之心。跟“文獻資料”一樣,我也很希望能在這里多看到臺灣的專家言論,中國臺灣網是否可以考慮增加這方面的內容?
在這里,我只是簡單地從學術角度談了對中國臺灣網三個欄目(頻道)的看法。其它欄目當然也可以為我們的學術研究提供幫助。中國臺灣網不僅為普通網民提供各種關于臺灣的信息,而且還能有效地為學術研究人員提供資料和信息,真可謂“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