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被日本帝國主義攫取的寶島臺灣重回祖國的懷抱。194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代表在臺北市正式接受日軍投降時宣告:“自即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國主權之下。”寶島人民和大陸人民無不喜極而泣,共慶臺灣光復。
遙想當年,日本侵略者長期蓄謀,終于1895年逼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霸占了臺灣。據歷史記載,當聽到臺灣、澎湖列島被割讓給日本的消息后,臺灣同胞“若午夜暴聞轟雷,驚駭無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夜以繼日”。
“午夜暴雷”炸響在當時的國人心頭,至今還在警示著世人。
“午夜暴雷”啟示后人:弱國無外交,落后被人欺。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清軍在朝鮮、遼東戰場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在隨后舉行的談判過程中,清政府由于戰場上的無能完全失去了發言權,沒有絲毫的討價還價的余地。清政府派出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談判,日本內閣總理伊藤博文告訴李鴻章,對日方提出的條款,中方“但有允、不允兩句話而已”。在割讓臺灣的問題上,日本政府更是表現出一副志在必得、急于吞并的嘴臉,如不答應割讓,則“當即遣兵至臺灣”。日本軍國主義對于臺灣是處心積慮、圖謀已久的,當清政府暴露出軟弱無能、不堪一擊之時,它就會不失時機地猛撲過來,將其攫為己有。落后就要挨打,這歷史的教訓永遠不能忘記。
“午夜暴雷”昭示后人:中國人民不可侮。臺灣被割讓是中華民族的恥辱,中國人民為洗刷這一恥辱進行了長達50年的艱苦卓絕的斗爭。日軍侵占臺灣后,臺灣居民被屠殺的數字無法詳細統計,僅“大坪頂事件”中就有數萬臺灣同胞慘遭殺戮。然而,盡管日本侵略者采用了殘酷鎮壓與懷柔同化兩種手段相濟,臺灣人民的抗爭活動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臺灣民眾“愿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愿拱手而讓臺”的呼喊,臺灣抗戰首領徐驤戰死前呼喊出“大丈夫為國捐軀,死而無憾”的名言,至今仍振聾發聵。1937年,隨著中國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許多臺灣民眾紛紛加入到祖國抗戰的行列中來。他們或者到重慶,或者去延安,參加抗日工作。他們深知,只有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臺灣才能擺脫日本的殖民統治,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臺灣革命同盟會1942年3月就曾經聲明:他們“確信臺灣必能重返祖國”,“臺灣民眾之最大熱望,即系重返祖國”。
“午夜暴雷”警示后人:居安要思危。1945年臺灣重回中國版圖、重新置于中國主權之下的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臺灣寶島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能把臺灣和大陸分開。今天我們身處和平建設的環境中,長期的和平生活使人們漸漸淡漠了曾經的腥風血雨,抗戰中那一串串可歌可泣的故事似乎已經成為遙遠的記憶。但是千萬不要忘記,在美麗的寶島臺灣,仍舊有“臺獨”分子上演著妄圖將寶島從祖國版圖上分割出去的一幕幕鬧劇;在那個曾經給我們帶來無數災難和創傷的國度,仍舊有不少右翼分子在叫囂著要為二戰的戰犯“平反”。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我們是愛好和平的國度,但是和平卻不是靠乞求能夠實現的,更不能在和平的輕歌曼舞中喪失戰斗意志和戰斗精神。我們牢記“午夜暴雷”的警示,就要牢記中華民族抗戰史上血與火的教訓,緊握手中鋼槍,磨礪戰斗精神,捍衛祖國的神圣疆土,捍衛人民的和平生活。
(責任編輯:齊曉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