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藍皮書《中原經濟區發展報告2011》在京發布
中原藍皮書《中原經濟區發展報告2011》在京發布
中原藍皮書《中原經濟區發展報告2011》在京發布
大河網3月9日北京訊(記者 劉靜沙 文 郭俊華 圖) 中原經濟區從去年上半年破題,下半年熱議,到今年正式被寫進《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層面,堪稱一個奇跡。然而,中原經濟區的發展現狀到底如何?未來應該實施什么樣的發展戰略?
今天上午,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河南日報社、中國經濟時報社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中原藍皮書”《中原經濟區發展報告2011》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將這些疑問一一解開。藍色、厚重的“中原藍皮書”《中原經濟區發展報告2011》應用區域經濟發展理論,圍繞建設中原經濟區這一主線,研究探討了中原經濟區的發展現狀和發展思路,提出了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戰略思路和對策建議。該書由總報告、專題報告、地區報告三大部分組成,共42萬字。
發布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學術報告廳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偉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分別致辭,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克講話,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中原經濟區發展報告2011》主編劉懷廉做主題發言。數十名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參加了發布會。
中原藍皮書指出:
中原經濟區將形成“一極、兩帶、兩翼”發展格局
藍皮書指出,在功能定位方面,中原經濟區將建成“五個基地”,即全國糧食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農產品加工基地、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三個實驗區”,即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和現代流通體系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統籌城鄉發展實驗區、文化旅游創新實驗區。
而在空間布局上,中原經濟區將形成“一極、兩帶、兩翼”發展格局。以中原城市群為核心,以隴海經濟帶和京廣經濟帶為支撐,以東部農業、農產品加工和西部能源原材料和裝備制造業為兩翼。
中原經濟區在六大經濟區中處于什么位置?
經濟規模排名第二 人均排名倒數第一
中原經濟區的發展現狀如何?在全國各大經濟區中處于什么位置?“中原藍皮書”《中原經濟區發展報告2011》給出了明確答案。
藍皮書指出,從綜合競爭力、人均社會發展水平等角度將中原經濟區、長三角地區、江蘇沿海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珠三角地區、成渝經濟區六大經濟區進行綜合比較發現:
從人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看,珠三角地區排第一(得分1.954),遠遠高于長三角地區(得分0.105)、海峽西岸經濟區、成渝經濟區,中原經濟區排最后(得分-0.711)。
從經濟規模上看,長三角排名第一(1.776),中原經濟區排名第二(0.273),成渝經濟區第三(-0.058),珠三角地區第四(-0.356),海西經濟區第五,江蘇沿海地區第六。
從綜合競爭力看,中原經濟區排第三(-25.95),遠遠低于珠三角(85.23)和長三角(67.53),略高于海西經濟區(-28.41),高于第五、第六的成渝經濟區和江蘇沿海地區。
藍皮書由此分析認為,中原經濟區在保證經濟規模的同時,最需要做的是提高人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綜合競爭力。
河南與毗鄰省份臨界地區發展水平如何?
44個臨界縣(市),人均GDP高于河南的有4個
從行政區劃看,與河南省毗鄰的省份有安徽、山東、河北、山西和湖北6個省,臨界地區包括20個省轄市,44個縣(市)。報告選用2008年的數據,對比分析了臨界地區的發展水平。
從數據對對比分析結果看,與河南省毗鄰的20個省轄市中,有13個省轄市的人均GDP低于河南省臨界地區,7個省轄市高于河南省,這7個鄰省臨界省轄市中,四項指標均高于河南省臨界地區的只有山東省的泰安、濟寧、聊城3個城市,其中泰安和濟寧2市濟南-青島城市圈的腹地,不屬于中原經濟區的范圍。其他4個臨界直轄市與河南省臨界地區相比指標有高有低,水平差距不明顯,處于同一發展階段。從44個臨界縣(市)層面看,人均GDP高于河南省臨界的鄰省縣份只有4個,占1/10,其中3個是上述山東3市所轄縣份。
報告說,這說明以河南為主體、跨行政區的區域經濟體,是一個客觀現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