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關注的智利礦難解救行動中,中國內地制造的高性能起重機與臺灣制造的高性能攝影機同臺合作,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講演者現場透露的這條信息,在第三屆中國西部海峽兩岸電子信息產業合作研討會上引起共鳴:合作,奏響海峽兩岸經貿往來的最強音。臺資電子信息企業落戶四川,如何加深合作,實現共享共贏?成為與會者共同思考的問題。
臺商最想投資的城市成都排第三
“從臺灣到成都,我僅僅飛了三個小時。”聯發科技中國區總經理王文信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贊許。在他看來,西部、四川現在正在成為一塊電子信息產業投資的熱土。
王文信很看重富士康等代工巨頭與西部、與四川的聯姻。去年第十屆西博會上簽約的成都產業基地項目,今年一期工程已經竣工試生產。成都產業基地項目建設體現出來的 “成都速度”,讓他看到中國西部的效率和臺資“領頭羊”的眼光。作為上游產品電子芯片設計的聯發科技中國區負責人,王文信深感機不可失。
今年10月5日,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發布 《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報告顯示,在臺商未來布局和最想投資的前10強城市中,繼昆山、上海后,成都市位列第三。
“今年底以前,我們將在成都建立一個立足四川、輻射西部的‘橋頭堡’,先期投資上百萬美元。5至10年內,預計將在西部特別是四川投入5億美元的項目資金。”王文信透露的“秘密”印證了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華邦電子董事長焦佑鈞的話:“圍繞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企業在四川、在西部的布局,臺灣電子信息產業上下游企業到西部的投資意識正在呈現‘井噴’狀態。”
從制造到創造向高端產業鏈發展
如何在引來之后,留得住?
“在四川‘制造’之后要提升到四川 ‘創造’,向高端產業鏈發展為上策。”這是參加研討會臺商、政府官員的共識。四川省經信委副主任施曉川對成都海峽科技園和成都高新區始終堅持由“園區制造”向“園區創造”的轉變的做法予以肯定。成都海峽科技園積極加大對具有核心競爭力企業的支持、扶持力度,通過新產品開發財政補貼機制等6項機制,設立技改專項資金名牌戰略獎等措施,鼓勵企業加強與區內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實施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研發,強化企業科技支撐。
而成都高新區建立科技服務孵化中心,為各類科技型項目的孵化成長提供了十分優越的平臺,促進一大批科技成果成功轉化為生產力。
“川臺信息產業的合作,不妨也可以借鑒這些做法,提升產業素質,保證產業族群成為‘永久牌’之后還能在當地發展壯大,實現川臺共享共贏。”與會者認為。
而凌陽成芯(成都)有限公司是這種發展模式的受益者。該公司2002年進入成都市高新區,先是計算機生產,然后設立技術研發中心、產品設計中心,計算機軟件、計算機嵌入式軟件的研發及銷售,核心技術的本土化,讓企業跨越式發展。
“如今,我們公司已經是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計算機軟件、計算機嵌入式軟件的研發及銷售企業之一。”總經理袁敬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