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3月1日重慶消息 籠罩全球的金融危機陰霾似乎繞過了初春時節的山城重慶。在27日閉幕的第五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技術標準論壇上,攜手應對經濟寒冬成為兩岸業界人士討論的熱點話題,“御冬”兩妙招也浮出水面。
信息產業一直是臺灣地區全球領先的優勢產業,也是近年來兩岸產業對話交流中最頻繁熱絡的領域之一。但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需求銳減,不僅使得大陸信息產業發展受到嚴重沖擊,總體發展速度放緩,對以電子產業為“命根子”的臺灣地區而言,打擊尤為沉重。
“臺灣在產品研發、創新、國際化的競爭能力等方面有優勢,大陸則在基礎的研發、龐大的人力資源、生產競爭力、市場需求方面有優勢。如果透過這種優勢互補,推動信息產業技術標準得以建立,兩岸的信息產業和科技產業將在知識經濟時代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臺灣華聚產業共同標準推動基金會副董事長、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的一番話,點出了兩岸信息產業“迎危而上”的兩大“妙招”——有效整合兩岸優勢資源與制定統一的產業技術標準。
不少臺灣電子信息企業早就看好大陸資源優勢,據臺灣華聚基金會榮譽顧問施顏祥介紹,近年來,大陸吸引臺灣地區投資比例逐漸增大,整個臺灣信息產業呈現加速向大陸轉移的趨勢。許勝雄所在的金仁寶集團也已經在大陸設立5個生產基地共10家工廠,正積極研擬進一步擴大布局。
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大陸臺資電子信息企業已超過3300家,總投資額超過360億美元,約占大陸信息產業總規模的1/5。臺灣最大的20家電子信息企業都已在大陸投資建廠、設立研發機構、拓展業務,在許多區域形成了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兩岸信息產業合作空間巨大,利用大陸內需市場優勢和臺灣全球化生產與銷售網絡優勢,優勢互補,加快產業鏈整合,將開創兩岸信息產業合作發展的新格局!辈还苁墙衲瓿醮箨9家彩電企業針對臺灣電視用液晶面板超過20億美元的采購規模,還是臺資企業獲準為“家電下鄉”計劃提供產品和服務,都足以讓臺灣華聚產業共同標準推動基金會董事長陳瑞隆,對兩岸信息產業界展開實質性合作的前景樂觀以待。
隨著兩岸信息產業優勢互補的優化效應逐漸顯現,業界更加迫切的要求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焦點就集中在直接關系產業全球競爭力的標準制定上。陳瑞隆認為,信息技術與產業發展一日千里,共同的產業標準是兩岸加速發展的重要基石。而本屆論壇開幕前就有評論點明:兩岸若能在高新技術產業標準方面聯手出擊,將可產生“撬動全球產業鏈”的巨大能量。
正因為此,本屆論壇吸引了兩岸眾多知名企業的高層人士參加,包括臺灣的金仁寶、英業達、力晶半導體、華晶科技、義隆電子、聯發科、日月光和大陸的海信、TCL、長虹、方正等,臺灣“工研院”也派出多個中心的近20位研究人員與會。
三百多名兩岸信息產業界精英,圍繞七個重點領域展開了積極、深入地研討,目標緊緊鎖定共同制訂兩岸統一的信息產業技術標準及測試方法,最終在TD-SCDMA等七個領域達成了二十三項共識。本屆論壇取得的成果,不但數量遠超以往,內容也從往屆的名詞術語、測試方法和整合,擴展到試驗驗證、應用業務的更深層次上,足可見兩岸信息產業界務實合作、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現兩岸信息產業共同發展繁榮的決心。
第五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技術標準論壇的成功舉辦,給受金融風暴沖擊的兩岸信息產業界注入一劑強心針,“轉危為機”,也將成為這個經濟寒冬最實在的承諾。(記者 張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