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同胞在金門共度中秋之夜大陸少數民族同胞第一次踏上金門的土地
藏族歌曲《青春踢踏》點燃觀眾激情 中國民族宗教網記者肖靜芳 攝
全場同唱《共圓東方月》 中國民族宗教網記者肖靜芳 攝
南民大兩岸少數民族大學生聯誼會題詞 中國民族宗教網記者肖靜芳 攝
臺灣少數民族文藝團體“原舞者” 中國民族宗教網記者肖靜芳 攝
中國民族宗教網訊 (記者 肖靜芳)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當一輪海上升起的滿月將清輝灑向金門小島時,這里,迎來了一個最特別的中秋——大陸少數民族同胞,第一次踏上金門的土地,和這里的同胞一起共度團圓之夜。
10月3日晚,金門縣文化局劇場座無虛席,連走道上都擠滿了來觀看中秋晚會的金門鄉親。早在半個月前,他們就通過媒體得知了大陸少數民族青年文化交流團要來金門的消息,對兩岸共度中秋充滿期待。
晚七點半,在一曲鼓聲鏗鏘、氣勢磅礴的《鼓舞神州》中,“民族風 兩岸情”中秋晚會拉開了序幕。大陸少數民族青年演員的大鼓、手鼓與金門演員的大鼓、腰鼓鼓聲相和,鼓點相接,鼓出了熱烈氣氛,鼓出了滿堂喝彩。
場外明月初升,而場內的舞臺上也升起一輪“圓月”。“圓月”之下,一曲深情款款的女聲獨唱《望月》,勾起觀眾思鄉懷人的情愫。小小的金門島只有8萬人,卻有70萬金門人在南洋等地打拼,而他們的根又都在祖國大陸。這樣的中秋夜,怎會不起鄉思之念?
鄉思鄉情需要撫慰,與這里的人民同文同宗同血脈的大陸同胞在中秋夜帶來了最真情的問候和最精彩的表演。一曲真摯祝福的藏族歌曲《扎西德勒》,一支熱情洋溢的彝族舞蹈《席勒紅裙》,一首耳熟能詳的臺灣民謠《杵歌》,讓現場涌動起溫情而熱烈的氣氛,很多觀眾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而揮手擺動。
而傣族舞蹈《綠》、苗族舞蹈《扯住太陽的腳》、維吾爾族舞蹈《哆帕》、蒙古族舞蹈《馬背旋風》等在大陸獲獎的少數民族精品舞蹈,則讓鮮有機會欣賞民族舞蹈表演的金門觀眾眼界一開,嘆為觀止。記者看到,周圍不少人始終舉著相機“咔咔”照個不停,生怕錯過那鮮艷的民族服飾、獨特的舞蹈動作。
與這些舞蹈同樣令金門觀眾感到新鮮的,是來自臺灣少數民族文藝團體“原舞者”帶來的卑南年祭樂舞。那古樸悠長的旋律,自然狂放的舞蹈,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原舞者”的團長瓦旦?督喜此前告訴記者,他們也是第一次到金門島演出,沒想到兩岸的少數民族歌舞藝術能在金門匯集碰撞。
金門,曾經是炮火紛飛的戰地,曾經是兩岸關系最敏感的地帶,而今,金門卻日益成為兩岸交流的前沿。
“金門夾在海峽兩岸中間,兩岸少數民族中秋聯歡在辦了七屆后辦到了這里,意義深長。” 中華海峽兩岸原住民暨少數民族交流協會理事長華加志說。
“最近幾年,每年中秋金門都有兩岸聯歡的活動。走過辛酸路,金門人珍惜這30年沒有炮聲的生活,也希望金門在兩岸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金門縣縣長李炷峰說。
是啊,30年前的炮火已灰飛煙滅,取而代之的是歌舞升平、歡樂祥和。“同是故鄉故土人,敞開心懷;同是故鄉故土人,傾訴天緣……”在一曲特意為兩岸中秋晚會譜寫的《同圓東方月》中,兩地的演員走上舞臺,同聲齊唱——
“唱,就唱一個鄉曲漫漫;
舞,就舞一個風度翩翩,
說,就說一個鄉音綿綿,
醉,就醉一個鄉情永遠……”
此時此刻,月上中天,月華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