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先民渡海來臺墾荒,由西向東,以河口與沿海平原起始,止於山脈的邊緣。渡海來臺之初,先民奉請居家航海之守護神—媽祖香火,以祈求平安,護境佑民。
新竹地區(qū)古稱竹塹。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18年,公元1661年)二月,延平郡王鄭成功驅荷復臺,稱臺灣為東都設承天府,下置天興、萬年兩縣,后其子鄭經(jīng)改縣為州,南自曾文溪北岸,以迄雞籠、淡水,均屬天興州管轄。
竹北市位居鳳山溪、頭前溪下游,西瀕臺灣海峽,北依鳳鼻尾山,東南隅有犁頭山,地勢平坦,為昔日竹塹埔農(nóng)田最早開拓區(qū)之一。 天后宮半臨街衢,半倚平原,不但有鬧中取靜之優(yōu)點,交通亦稱便捷。由於社會繁榮,經(jīng)濟發(fā)達,信眾深受神恩庇佑,敬獻香油款,宮廟將捐款妥善運用,興辦公益事業(yè),急難救助。諸如施濟、貧民喪葬補助、發(fā)放天然災害救濟金、配合地方建設、照顧殘障福利、辦理信徒至其他各廟進香活動等。1979年該宮獲選新竹全縣寺廟捐資興辦公益事業(yè)之績優(yōu)單位。1981年將所得70%捐出,配合本市五之一四道路開拓。1999年捐贈“媽祖號”救生氣墊船等造福鄉(xiāng)里。
1961年(歲次辛丑)農(nóng)曆五月二十七擇吉動土興建,同年十一月主體工程初備,恭請媽祖登龕晉座,至此宮貌雖未完竣,然香火鼎盛,信眾頂禮膜拜絡繹不絕。第二屆管理委員會成立後,常務委員葉欽源、魏湘冉、何啟榮等召集委員暨信徒代表,決議修改前堂磚墻木窗,為雕石花門窗,美化廟貌,至1979年始告全部竣工。1980年仲夏,又得地方熱心人士樂助,添購龍基地,並興建鐘鼓樓,如今富麗堂皇,莊嚴巍峨之外貌,亦呈現(xiàn)世人眼前。
該宮奉祀主神天上圣母(媽祖),為全臺少數(shù)泥塑金身,特敦請來自唐山阿枝師負責恭塑,取山崎地區(qū)之紅赤仁土,依古法製作,逐層披覆施工,自然蔭乾以防龜裂,完工後之媽祖圣相,慈祥莊嚴,威儀顯赫。左側廡殿奉祀武財神,為一般商家信士護佑事業(yè),是尋常廟宇少有奉祀之神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