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問題專家郭震遠(左)、劉紅(右)在直播現場 進入“2006年兩岸關系十大新聞”評選專題
由中國臺灣網、東南衛視主辦,搜狐網協辦的“2006年兩岸關系十大新聞”評選活動于2006年12月15日正式啟動。作為此次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邀請多位重量級專家和當事人在線做客,與大家一齊回顧今年發生在兩岸間的重大事件。
12月15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劉紅,作為第一場訪談嘉賓就陳水扁“終統”行徑遭到兩岸同胞的強烈反對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大陸隆重紀念孫中山誕辰140周年等問題,與網友進行了回顧和交流。 以下是文字實錄: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光臨今天的聊天室。由中國臺灣網、東南衛視主辦,搜狐網協辦的“2006年兩岸關系十大新聞”評選活動于今天正式啟動,作為此次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請到兩位重量級的專家作客。郭震遠老師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請郭老師和網友打一下招呼。
郭震遠:各位網友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另外一位嘉賓劉紅老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請劉老師跟網友打一下招呼。
劉紅:很高興能夠和網友朋友一起談“2006年兩岸關系十大新聞”評選。
主持人:我們首先說一下陳水扁的“終統”。陳水扁的“終統”行徑拋出來之后遭到兩岸同胞的強烈反對,國際社會也不認同他的做法,包括美國。我們想問一下兩位專家怎么看待陳水扁的行徑?而且他在很多正式場合出口把“終統”改成“廢統”,這是什么意圖?
郭震遠:這個事不是把“終統”改成“廢統”,而是把“廢統”說成了“終統”。去年12月,在臺灣島內“三合一”的選舉當中,民進黨遭到了重大的失敗,在失敗以后,陳水扁自稱閉門思過,有20多天沒吭氣,然后在今年元旦發表新年文告,首先提出了所謂的“三個訴求”,包括臺灣要“制憲”,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等等,春節跑回臺南的家鄉,在所謂和鄉親聚會的時候,他提出了“廢統”,也就是說要廢除臺灣90年代初提出來的“國統綱領”,廢除“國統會”,“廢統”是指這個。
“國統會”確實在陳水扁2000年上任以來沒有開展活動,但是他在上任的時候曾經做過一個對外的承諾,叫“四不一沒有”。“沒有”就是指沒有廢除“國統綱領”,沒有廢除“國統會”“四不一沒有”是一個整體。很有意思,美國人從來說它是“五不”,他自己叫“四不一沒有”,但是不管怎么說,盡管“國統會”在陳水扁當政的這些年里面完全停止了運作,但是它是一個承諾,一個象征,也就是說外邊的解讀做出這個承諾的就是表明至少不在法理上搞“臺獨”,而他現在以“國統會”、“國統綱領”沒有運作為口實廢除這個東西,這就表明他要放棄曾經做出的不搞法理“臺獨”的承諾。所以這才引起了海峽兩岸的重視,也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他要做這一件事其實就是為了擺脫在去年年底“三合一”選舉當中遭到失敗所面臨的嚴重困境,其實這是他慣用的挑起統“獨”斗爭,挑起臺海緊張局勢來擺脫自己的困境,這種慣用手法的一個最新表現。
劉紅:“廢統”和“終統”有一個觀念,我們需要知道“國統會”和“國統綱領”是什么事情。上世紀90年代初,在大陸的極力推動之下,兩岸交流廣泛開展起來,事實上,兩岸之間的間接對話也開始了。比如說1986年就有“華航”談判,1991年就有兩岸金門會談,也就是說兩岸關系廣泛交流起來。這個時候在臺灣當局他們需要對兩岸交流,對兩岸關系進行政治上的定位。我們知道當時的國民黨絕大部分國民黨的黨員都是反對“臺獨”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開始研究“國統會”和“國統綱領”的問題。在1990年10月成立了“國家統一委員會”,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叫“國統會”。1991年的2月份,“國統會”制定了“國統綱領”。為什么這兩個東西陳水扁要廢掉它或者終止運行?一個是“國統會”一個是“國統綱領”,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出這兩個是要促進祖國統一的,不管當時主持國民黨工作的李登輝是什么想法,但是“國統會”本身和“國統綱領”本身還是有積極意義的,特別是“國統綱領”有兩個核心內容:一個是強調中國必須統一,第二個是強調兩岸屬于同一個國家。正是因為“國統會”和“國統綱領”推進國家統一的性質,所以陳水扁就把它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事實上“國統會”和“國統綱領”出臺之后,李登輝在他的后期也沒有按照“國統綱領”去做。
陳水扁在2000年5月一上臺就拒絕就任應該由他擔任的“國統會主任委員”的職務,沒有按照“國家統一綱領”去做。所以說陳水扁之所以先是提出“廢統”,后來是搞了“終統”,就是出自于他分離中國的目的,因為“國統會”和“國統綱領”不管怎么樣也是要推進統一的象征,所以他才使出這一招。陳水扁“廢統”也好,“終統”也好,性質實質上都是一樣的。就像剛才郭教授所講的,陳水扁為了對2005年12月“三合一”選舉的失敗轉移視線,實際還有另外一個重點,這是他整個法理“臺獨”的一個步驟。“終統”是他法理“臺獨”的一個關鍵。
主持人:“臺獨”肯定行不通,但是陳水扁為什么一意孤行“臺獨”?
郭震遠:我們很多人都有一種疑惑,覺得陳水扁明知道“臺獨”行不通,他為什么還要走呢?不能用我們的角度來看他的政治邏輯,他不是以“臺獨”最后能不能成功作為他搞不搞“臺獨”的依據,他的依據是我只要搞起來了,我就是勝利。對陳水扁來講,也許過程就是效果,他有他的政治邏輯,說句實話,到現在我也不認為陳水扁就準備所謂的為“臺獨”獻身。我和臺灣朋友講,真要搞起來了,可能最早跑掉的就是他這幫人。他是把搞“臺獨”作為他奪取政權、掌握政權、謀求私利的一個基本手段,這才是真正的問題,他是把海峽兩岸的和平穩定,把臺灣老百姓的福祉當做他的政治賭注,這就是他的政治邏輯。
主持人:如果民進黨一直沿著陳水扁的路線走下去,民進黨會怎么樣?
郭震遠:首先來講,我認為民進黨是否會一直沿著陳水扁的路線往下走,這個問題本身就值得探討。我們可以假設民進黨在換了領導人之后還繼續沿著這條路走,我想那付出的代價首先是臺灣老百姓。陳水扁執政六年了,經濟下滑、社會動蕩,兩岸關系上長期得不到緩解,國際上的處境也越來越困難。最近臺灣自己有統計,幾個指數除了痛苦指數上升,其它的幸福指數、快樂指數統統明顯下降,這是臺灣付出的代價,臺灣不僅輸掉現在,也會輸掉未來。作為民進黨本身來講,如果它堅持這條路線,我想最終帶來的是這個政黨的毀滅。我曾經在一篇文章里面講“民進黨在陳水扁的挾持之下,很可能會出現叫做其興也勃鄢,其亡也乎鄢,帶有濃重悲劇色彩的過程。”
劉紅:民進黨今天跟陳水扁攪在一起還是有一些特殊的因素。對民進黨里面的絕大部分黨員來講不會看不到這些問題,就是陳水扁六年來搞“臺獨”沒有成功,執政沒有政績,還有陳水扁一家人貪污,陳水扁的夫人吳淑珍正式接受審判,這種情況下民進黨能看不清陳水扁這條路線,會給他帶來什么樣的結果?但是目前來看,他們要切割的話還有一定的難度,今年九月份開始的反扁運動,民進黨為陳水扁的貪污辯護,一個執政黨借著轉型名義,為陳水扁的巨貪進行辯護,全力挺扁,這里面確確實實有一些原因。在執政危機的情況下,在陳水扁面臨困境的情況下需要一批泛綠就是極端“臺獨”分子的支持。這種情況下“臺獨”成為他們政治動員最有效的手段。無論是民進黨也好,還是陳水扁也好,他們還在利用極端“臺獨”來增加他們黨的和泛綠陣營,這個大背景之下,民進黨要和陳水扁切割的話,還要時間。
主持人:聽說美國對陳水扁“終統”行徑很惱火,您怎么看?
郭震遠:陳水扁所謂的“廢統”事件開始以后,應該說美國人確實還是比較惱火的。因為剛才我講到,這是涉及到2000年陳水扁上臺時所謂的承諾“四不一沒有”,他所謂的“廢統”就是要去掉“一沒有”,而大家都很清楚,在“四不一沒有”當中,“一沒有”去掉就是“廢統”沖擊相對是比較小的。從最容易的入手,緊跟著后面會怎么樣,這是大家都關注的事情。而要是整個放掉“四不一沒有”,那就意味著陳水扁要公開搞法理“臺獨”。美國人關注這個事情并不是說美國人就真的反“臺獨”怎么樣,而是美國人擔心由于陳水扁這種行徑造成臺海局勢的緊張,兩岸關系的緊張,這是不符合美國人利益的,所以美國人長期以來一直表示美國不支持“臺獨”,偶然的時候還會表示反對“臺獨”。
而從2003年12月以來,美國人一再表示,反對單方面改變臺灣現狀,也是有這樣一個意思。所以在陳水扁拋出“廢統”之后,美國人和陳水扁在私下的來往相當密集,美國人在這里面確實對陳水扁施加了很多壓力,陳水扁最后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所以到2月28號,陳水扁所謂做出“七點宣示”的時候,就把“廢統”改成了“終統”,美國人的解釋就是“終止運作不等于廢除”。而陳水扁心里面很不甘心,他在很多場合就講,“終止運作就是廢除”,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不同解讀,實際上等于是做了一個妥協,美國人也有了面子,陳水扁也有了面子,各做各的說明。這個問題上有些人說美國人實際上是支持的,我倒覺得未必是這樣。美國人擔心臺海發生嚴重危機這一點上,我認為是真實的,因為這種臺海危機的發生是絕對損害美國利益的。所以陳水扁在宣布“終統”之后又在多個場合講什么“終止就是廢除”,這是真正惹惱了美國。后來陳水扁進行了一次“出訪”,在陳水扁所謂“出訪”的時候先宣揚美臺關系很好,要在美國紐約甚至想到華盛頓所謂“過境”還要有什么活動,美國毫不含糊給他一個硬釘子,只許他走阿拉斯加,而且不許有任何活動。弄得陳水扁灰頭土臉,最后只好繞了一大圈從中東、非洲繞到中南美,臺灣媒體取笑陳水扁,他原來叫“興揚之旅”,最后變成“迷航之旅”、“逃竄之旅”,上了飛機也不知道飛機往哪兒開,這算是美國給了陳水扁點兒顏色看看。
主持人:陳水扁的“終統”行徑對兩岸關系有什么影響?
劉紅:應該講今年的兩岸關系起步還是很緊張的,新年一開始就來一個“廢統”,后來變成“終統”,春節又搞法理“臺獨”。應該來說,今年的兩岸關系還是分成兩個方面,一個方面陳水扁當局確確實實根據整個法理“臺獨”的步驟來看,全面緊縮兩岸交流,他也對2005年連宋來訪的時候,大陸提出的六項政策,尤其今年4月16號國共論壇大陸提出15項政策,他采取全面限制的政策,包括10月份海南的兩岸農業論壇的20項政策,他基本都是加以拒絕的或者進行人為阻撓。但是我們要看到陳水扁當局為了推進法理“臺獨”,阻止兩岸交流的做法,應該說沒有什么結果,從今年來看整個兩岸交流比如臺商投資大陸的情況、兩岸經貿的情況、臺胞到大陸來的情況來看,應該說兩岸交流整體情況跟陳水扁的意志相反,發展很快,而且在去年的基礎上有了比較大幅度的提高。在陳水扁的法理“臺獨”也好,全面緊縮兩岸關系也好,這種違背兩岸人民的意志,或者說直接傷害了臺灣同胞、臺灣社會的利益,整個一年的兩岸關系來講,盡管開門起步是緊張的,但是交流還是非常樂觀的,成績還是很大的。
郭震遠:為什么我們搞兩岸關系十大新聞評選里面把“終統”這個事件提出來,我覺得正像劉教授剛才所講的,這個事件對今年全年兩岸關系的影響確實很大,至少有幾個方面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第一,陳水扁在去年12月臺灣“三合一”選舉遭到重大失敗之后,拋出“廢統”這個議題,表明了陳水扁絕不會因為遭到失敗而改變他的“臺獨”路線,反而是變本加厲推進他的“臺獨”路線。這一點我覺得是對所有的人,對海峽兩岸的民眾、國際社會都是一個警訊,海峽兩岸也好,國際社會善良的民眾也好,認為陳水扁碰得頭破血流不會再搞了,但是陳水扁又用“廢統”事件告訴了大家,他無論如何失敗,他是要堅持搞“臺獨”的,這一點非常值得重視。
第二,“廢統”事件發生以后,大陸方面是非常有力、嚴厲地給予了反擊,可以這樣講,這是2005年通過和實施《反分裂國家法》之后,大陸對于陳水扁的“臺獨”行徑,對于搞“臺獨”的企圖一次非常重大的反擊。在“廢統”事件發生之后,胡錦濤主席專門就這個問題在會見外賓的時候表明了大陸的立場,國臺辦發言人發表過談話,而且授權發表了聲明。另外在國際社會上,大陸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陳水扁最后被迫把“廢統”改為“終統”,首先是因為遭到大陸強有力的反擊。
第三,國際社會通過陳水扁這個事件看到了陳水扁搞“臺獨”對破壞臺灣海峽的和平穩定甚至進一步破壞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這種危險性,通過這個事件國際社會對陳水扁危險性的認識可以說是提高了很多。我前面講到,2003年12月小布什總統提出來反對單方面改變臺灣現狀這樣一個政策,陳水扁就把這個東西拉到自己手上,他也在說反對單方面改變臺灣現狀,但他這是為搞“臺獨”服務的。今年4月,也就是經過“廢統”事件之后,4月21號胡主席訪問華盛頓的時候,小布什總統和記者見面的時候就講,“反對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一字之差表明小布什總統接受了我們的立場,我們一直講是反對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也就是反對破壞臺海的和平穩定。這說明美國人對陳水扁危險性的認識是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這幾個方面,所以我認為陳水扁搞的“廢統”、“終統”事件確實是今年值得大家非常重視的一個重大事件。
劉紅:就大陸進行的一場反對“終統”,反對“廢統”的斗爭來看,應該來說大陸可以說是有理有節進行了一場在新的兩岸關系形勢下,也就是剛才郭教授所講的,在《反分裂國家法》之后大背景下進行反對“臺獨”的活動。一個我們強調指出陳水扁“廢統”、“終統”法理“臺獨”的危害;同時,只要有利于臺灣社會,有利于臺灣經濟,有利于臺灣同胞的工作我們繼續在做。因此,我們這場反對“終統”的斗爭應該說取得國際上兩岸的高度好評。就這場斗爭來看,我們完成了對陳水扁的定性,大家知道陳水扁上臺的時候2000年5月20號,我們提出一個“聽其言觀其行”的觀點,觀察他的所作所為。陳水扁執政六年來“臺獨”一年上一個臺階,年年往前走,這種情況下“終統”之后,國臺辦、中臺辦發言人的聲明正是根據陳水扁這幾年來的表現給他定性,認為他是臺灣島內最大的亂員,是臺灣島內兩岸關系和亞太地區的麻煩制造者。
同時這場斗爭完成了我們對臺工作中的第一次重點轉移,陳水扁2004年3月20號依靠兩顆子彈連任以后,開始把重點轉到法理“臺獨”上,再到今年年初又提出“廢統”和“終統”的問題,他的“臺獨”性質十分明顯,所以在兩辦聲明里面就指出反對陳水扁“臺獨”的斗爭是捍衛還是破壞臺海和平的激烈較量,是發展還是毀滅兩岸關系前途的激烈較量,是維護還是損害兩岸同胞根本利益的激烈較量,也就是說完成對反“臺獨”斗爭的定性。根據這兩個定性我們就完成了對臺工作第一次重點轉移,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反對法理“臺獨”。
主持人:從這些事件來看,陳水扁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劉紅:陳水扁是一個“臺獨”分子,從他從政以后的表現和他宣揚的理念,應該來說他是一個“臺獨”分子,因為他是“臺獨”分子所以就成了麻煩制造者。給國際上的很多當事國包括給美國制造那么多的麻煩,實質上也敗壞了臺灣的形象,敗壞了臺灣的名聲。至于陳水扁的貪污,恐怕社會輿論、臺灣媒體都看得很清楚,不需要我們講。
網友:大陸隆重紀念孫中山誕辰140周年這樣一個活動對臺灣想傳達一個什么意思?
郭震遠:這個事確實很有意思,因為前天上午,一位在北京的外國使館的朋友和我在一起,他就問我,大陸有一個習慣,逢十或者逢五的誕辰或者忌日,愿意比較隆重給予紀念。那么今年對孫中山誕辰140周年的紀念可以說是格外隆重,胡錦濤主席專門發表了講話,到底你們想傳達一個什么信息?首先來講,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于孫中山先生的尊崇這是一貫的,幾十年如一日,天安門廣場每逢重大節日,樹立起來的畫像一直就有孫中山的畫像,而且幾十年來對孫中山的稱呼從來是“孫中山先生”,那在過去叫“先生”好像是很罕見的,這個表明對孫中山先生發自內心的尊崇,因為他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結束了中國2000年的封建制度。
從胡總書記的講話當中恐怕看得很清楚,講話內涵很豐富,但是我看了之后,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孫中山先生一生為中國的“民主、富強、統一”奮斗。這一點是我們在現在特別需要強調的,而且也是向臺灣民眾甚至向世界的華人和世界各國要表達的,我們作為一個正在迅速發展當中的國家,我們奮斗的目標就是孫中山先生畢生為之奮斗的中國的“民主、富強和統一”,這個也是我們現在提出來在國內建設和諧社會,在國際上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我想這些理念是一脈相承的,所以我認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不僅僅是向臺灣民眾,向海峽對岸傳遞一些重要信息,同時也是為了向世界傳遞這種非常重要的信息。我當時講完以后,這位外國朋友還是比較認同的。
主持人:我當天也請了一位嘉賓來做訪談,問到臺灣方面的一些情況,臺灣方面沒有什么紀念性的活動。
郭震遠:臺灣當局也就是陳水扁這伙人就說孫中山是外國人,當然臺灣民眾特別是剛才劉教授講到藍綠分歧的時候,應該說泛藍從國民黨、親民黨和支持他們的民眾還是非常尊敬孫中山先生,仍然稱之為“國父”。但是陳水扁這幫人真是叫數典忘祖,說孫中山是外國人,真是非常莫名其妙的事情。
劉紅:廣大臺灣同胞還是跟我們一樣,非常崇敬敬仰孫中山先生的,我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臺灣主要的城市里面中山路,哪個城市基本都有中山路。臺灣有一個中山樓,那是孫中山誕辰100周年的時候,臺灣建設的,當時是蔣家父子時期,建設的一個大型建筑。還有中山紀念館,它們叫“國父紀念館”,規模比較大,里面的藏品也是很全的。作為執政當局來講也有一個形式,叫“國父紀念月”會,以前國民黨時期的“國父紀念月”、“國父紀念周”都有,每月第三周的禮拜一上午舉行。民進黨當局事實上背棄了孫中山的理念,“國父紀念月會”本來正好是那天有活動,但是它故意停止了,也就是說在民進黨當局執政以后,從形式上已經把紀念孫中山的很多形式停止了,對孫中山的理念背叛了。我們說孫中山一生為了中華民族奮斗,孫中山的理念主要體現在“愛國,統一”;他生于亂世,看到當時中國的分離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危害,所以他一生奮斗的第二個目標就是“統一”,第三個目標就是“強國”,希望中國能夠強大起來,中華民族能夠成為世界民族之林的成員。孫中山追求的三個目標“愛國、統一、強國”,中國共產黨幫他實現了,中華民族也走上了富強之路。民進黨當局,“臺獨”分子恰恰相反,今天我們看民進黨的理念,泛綠陣營的主張都是跟孫中山的“愛國、統一、強國”這三個目標是完全背離的。
主持人:有一種說法,兩岸關系現在處于焦灼狀態是需要契機的,我們也不需要太著急,等陳水扁下臺之后很多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郭震遠:兩岸關系也不能籠統地講就是焦灼狀態,剛才在前面劉教授也舉了很多事實,最近幾年來兩岸關系應該說發展是主流,當然這個發展是不平衡的。官方的關系是停滯的甚至是惡化的,政治關系是僵持的,但是民間關系的發展,經貿關系的發展,人員往來是發展,文化交流的發展又是很蓬勃開展的,應該說發展是主流,但是中間確實有很多不協調、不平衡的現象。陳水扁是一個 “臺獨”分子,這樣一個人離開權力中心,當然對于兩岸關系的改善可以說是一個發展的契機,但是我想我們更注重的,我們一直強調的寄希望于臺灣民眾也就是為不斷把握新的契機做好準備,只有有準備的人才能把握住機遇,我想在兩岸關系上也是一個道理。
主持人:在紀念孫中山的同時,儒學創始人孔子2557年,海峽兩岸首次共祭,在臺灣方面臺灣民眾對孔子是一個什么樣的態度?
郭震遠:孔子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我第一次到臺灣去1996年,當時給我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臺灣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臺灣民眾當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可以說是極為深刻的,當時我從臺灣回來,那時候去臺灣的人并不多,1996年很多朋友問我,在臺灣印象最深刻的有什么事,我當時就講,我感到臺灣的師道尊言非常突出,當時我見到一些朋友地位很高還在繼續學習,但是見到他的老師哪怕那個老師是一個很年輕的老師,非常恭敬。那種恭敬可以看得出來,可不是裝出來的,是發自內心的,說老實話在咱們很多學校里面,現在的學生對老師好像見了面拍拍肩膀遞根煙,這做法至少在我是接受不了的,我感覺臺灣的這種師道尊言我是非常欣賞的,這是表明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很深的一個表現。中國的傳統文化孔子是一個代表人物,是一個象征,兩千多年來應該說提到孔子,中國人都是肅然起敬的。兩岸共同祭孔,這是兩岸對于中國文化同根的一種共同認同。這個事情我覺得從兩岸文化交流、兩岸文化溝通來講,兩岸共同祭孔這個事件應該說還是很值得大家關注的,而且這預示著未來兩岸在文化交流方面共同發揚光大,中國的傳統文化方面會有更大的作為。2557年,拿中國人的習慣來講,既不逢5又不逢10,三年之后2560年,恐怕兩岸有了今年這樣一個開始,到了三年之后2560年的時候,我可以期待會有兩岸非常隆重的共同祭孔的活動。
劉紅:這個事也是兩岸文化的同根同源,兩岸都是中國人,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實際上臺灣文化本身就有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孔子的思想還是影響很大,大陸的福建和廣東地區很多人去臺灣的時候,到臺灣最初也把孔子的文化、孔子的思想包括中華文化帶去了,我們知道臺灣有一個首學,就是臺灣的孔廟,這是在臺灣建的第一座孔廟,這是當時到臺灣之后紀念孔子的。作為中華文化也好,跟臺灣的發展過程聯在一起,臺灣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實際上也是深受孔子的思想和中華文化發展起來的。今天我們共同紀念孔子,說明兩岸文化同根同源。本來這個問題是不需要討論的,確確實實臺灣有一些人要把臺灣文化從中華文化剝離出去,把臺灣文化作為“臺獨”或者“主體性”的象征,作為這種歪曲臺灣文化,篡改臺灣文化和中華文化的相互關系,紀念孔子的誕辰更有意義。
主持人:跟同根同源相關的還有一個首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客家高峰論壇的舉行對于加強兩岸關系之間有什么樣的影響?
劉紅:客家人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成員,他們的人是很多的,作為在中國在不同地區的人到了海外之后,或者到了祖國的其他省份之后,客家人的聯系最多,客家人的活動也是最正常的,客家人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振興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整個中國近代的興起和發展過程中,他們到了世界各地。我們要看到其中重要的一支到了臺灣,主要是廣東的梅州地區,他們向臺灣地區發展的過程當中,客家人發揮了很大作用,做出很大的貢獻。閩南人去臺灣早一點,客家人第二步到北部的桃竹苗地區,兩岸之間共同舉行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這是第一屆,得到兩岸的共同重視,祖國大陸非常重視,全國人大和國臺辦的負責人都關心這次會議。臺灣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榮譽主席連戰,副主席吳伯雄都發來賀電,關鍵是世界各地來了一批客家精英的代表。這次會議主要是談了客家在今天的形勢下如何在兩岸交流和兩岸發展當中起到作用,天下客家是一家,他們為共同推進兩岸交流提出很多建議,而且大家都記得,在會議期間臺灣的客家人送給我們北京奧運會一塊花蓮巨石,也表達了臺灣同胞支持北京奧運的心聲和象征。我相信到北京奧運會召開的時候,這塊花蓮巨石一定會放在奧運公園最醒目的地方。
主持人:感謝兩位嘉賓能夠為我們今天做的精彩點評,2006年兩岸關系應該說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從文化、經貿等各個層次兩岸人民的往來越來越密切,充分體現了海峽兩岸人民誰也離不開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臺灣網、東南衛視主辦,搜狐網協辦的“2006年兩岸關系十大新聞評選”今天正式啟動,這次活動一共列出20條備選新聞,請網友在投票頁面評選出十條你心目當中最重要的十大新聞,只要你的投票結果和我們最終的評選結果一致的話,經過抽獎就能得到一份獎品,投票的結果由網友占50%的權重,由專家占50%的權重。投票截止到2007年1月10號,歡迎廣大網友積極投票,我們也期待網友能夠取得好的成績,也期待網友關注兩岸關系,支持祖國統一。
今天訪談到此結束,感謝兩位臺灣問題的嘉賓,同時感謝廣大網友的參與,歡迎大家繼續關注我們后續的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