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四川民族歌舞交流團赴臺交流演出第二站來到高雄市彌陀區。夜幕下,在兩個多小時的演出中,歌舞團為3000多名觀眾奉獻了一臺精彩歌舞大餐。特別是涼山州歌舞團帶來的22個節目,讓臺灣南部民眾真切感受到彝家萬種風情。
瀘沽湖的月夜,熊熊的篝火旁,琴聲中,摩梭青年男女手挽手、肩并肩,為美好愛情跳起來、唱起來……舞蹈《甲搓舞》藝術地再現了摩梭人的生活和情感。
“這次赴臺演出,我們歌舞團帶來了22個節目,包括彝族風情歌舞、彝族民間器樂演奏和彝族民俗表演。”總導演吳永波介紹,其中既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朵落荷》、《甲搓舞》,也有曾獲全國少數民族藝術節獎項的 《涼山兒子》、《阿莫妞妞》等,還有彝族傳統民歌。
“民族文化都是相通的。”曾經是臺灣少數民族民間藝術表演團隊演員的陳貴蘭女士認為,涼山歌舞團帶來的節目藝術地再現了涼山少數民族的生活。
雪亮的舞臺燈光,把穿著五彩服飾的演員們襯托得異常美麗。原來,總結第一場演出,臺灣承辦方加強了燈光效果。承辦方負責人沈若蘭女士告訴記者,為確保演出成功,他們組織了80人至100人的服務隊伍,分成場地組、接待組等多個小組。舞臺、音響等都按照歌舞團提出的要求嚴格執行,每場精心準備。
這次演出也成為彌陀區觀眾人數最多的一場文藝演出。為確保基層民眾都看到演出,彌陀區區長張文山提前多天就開始準備。彌陀區是以農漁業為主的鄉鎮,張文山組織農漁會、婦聯會、社會發展協會等社團以及各里里長,通過廣播、平面媒體、挨家挨戶發送節目單發動宣傳攻勢,讓歌舞團的到來家喻戶曉。
“兩岸同文同種,一定要保證川臺文化交流圓滿成功。”沈若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