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10月26日成都消息 今天上午,在成都舉行的2009兩岸關系研討會就構建兩岸經濟合作機制進行了探討。與會專家認為,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將為兩岸帶來巨大經濟利益,達到互利雙贏。
對外經貿大學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說,對大陸而言,無論從全球戰略、還是從地區戰略以及增強民族凝聚力的角度考慮,都需要以自身為核心,構建兩岸及港澳的區域經濟合作制度安排。
對臺灣而言,兩岸締結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會帶來一系列積極影響:首先,與大陸簽署ECFA,對于高度依賴出口的臺灣而言,可以防止被邊緣化,改變游離于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之外的情況,強化臺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其次有助于臺灣拓展大陸市場,否則臺灣出口到大陸面臨較高關稅,將導致臺灣出口減少,產業外移前往大陸或東盟等地投資;再次,可以促進臺灣經濟升級轉型。臺灣可以利用ECFA市場開放的機會,進一步切入大陸產業供應鏈,把握大陸由“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的契機。
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江炯聰教授表示,兩岸洽談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使兩岸經濟關系具有可預測性,有利于臺商全球布局,并吸引外資赴臺。此外全球有230余個自由貿易協定,彼此間互免關稅,若臺灣無法參與,將在重要市場失去競爭力。
對外經貿大學臺港澳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華曉紅指出,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將給雙方帶來顯著經濟利益。實現兩岸貿易自由化,消除貿易壁壘,相互開放市場,實行貿易投資便利化,將使兩岸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促進兩岸大市場的形成,最終使兩岸從中得到巨大經濟效益。
2009年兩岸經濟研討會昨天在成都開幕,主題是促進兩岸產業與經濟交流合作。三個議題是兩岸經濟合作歷程與機遇、兩岸經濟共同發展愿景探討以及構建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兩岸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約160余人參加了會議。(李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