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夜未央
我叫游舒晴,來自臺灣政治大學,我的實習單位是和訊網。
秒針滴答滴答地走著,我們隨意地坐在1912路口的椅子等人,晚風徐徐拂在身上,別有一番風味,夜色仍帶著一縷霾,霾沿著高鐵從北京順勢而下,今天是來南京的第六天,這里的天空總是藍中帶灰。
早晨張眼后的第一抹光亮──很是地道的中國一線城市。
今天是不打算睡了,好不容易離開南工大,打盹休息片刻都是虛度光陰,上午先是去了南京博物館,號稱與臺北故宮、北京故宮齊名,坦白說,乍聽之下我有點不以為然,畢竟故宮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有這么多「并列」哪用得著排名呢?
南京博物館其實挺大的:華夏文明源遠流長,進歷史館從上古鹿、上古大象開始看起,骨頭整齊有序的排列著,就是個正經的化石標本,盯久了也沒看出什么意思,后來是始前的彩陶黑陶和古夏商周的青銅,青銅禮樂一字排開、整整齊齊的,腦中模模糊糊的有了帝王家的影子,大抵是中正之音下,朝臣和天子規規矩矩的各司其職,無聊的很。幾面南北朝的壁畫后,就是大唐盛世,唐朝承了魏晉玄學,又融合北方胡人文化,服飾裝容各個別出心裁、又愛跳舞,安祿山的胡旋舞、楊玉環的霓裳舞衣……轉著轉著就跳進了宋朝。
積弱不振的宋朝有許多值得點評的地方,首先是夜市的誕生,其次是雅致的瓷器,乳白色中混著碧水綠,難以言喻的優雅延續了唐朝仕女的姿色,是這個朝代的獨特風采,而后跟著鄭和下西洋,我們越過了清朝、信步走到了民國館。民國館和臺灣的故事館很像,都用擬真的街景展演過往的時代,同時這也是宰錢包、殺底片最快的地方,民國以前的歷史合影總隔著玻璃柜,就像美人隔層紗,或好似「猶抱琵琶半遮面」,韻味有了卻也多了份疏離,到了這兒,除了有搭好的景,還可以因應個人需求,到鄰近的店家購置寫真道具,觀光客何樂不為?
下午去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出乎意料之外,這里人山人海,好似通勤時的北京地鐵,「走進『這座紀念館』,就走進了記憶與反思的公共性文化空間」,抬頭后這段文字便映入眼簾,它打消了我對紀念館的猜忌──單一而慘白的敘述,欲借悲痛勾起民族仇恨的場域。拾階而下,像是穿越了時光,走進了個體對往事的多面向論述,論述交織出集體的記憶,給了后人、正在觀看試圖參與的我們一種想象的可能,我們時而在文字的長河中逆流跋涉,時而被影像攝魂,短暫地嵌入圖片中某雙或驚恐或疼痛、但大多絕望的瞳孔中。
籠罩在一片朦朧的凄哀中,生成了片刻的恍惚,我以為自己正被這段曾經的中國俯視著,彷佛沉水時漸漸加深的壓力,又好似心臟突然地被攫緊,在巨大而惶惑的氛圍里,有面直叫人窒息的高墻,一絲不茍的陳列著每位受難者的數據,刻畫出背后因此破碎的家庭,并乘載著歷史的苦痛……行尸走肉般的被人流推著向前,一幅幅圖像是先奸后殺、溺斃火燒或活埋,小的嬰兒可以剖半對切、強奸過的女孩可以在太陽穴打入兩根鐵釘、路上逮道的男人可以成堆擊斃,戰爭的可怕或許就在于暫時的泯滅人性吧,慶幸著自己活在和平的時代,卻也傷感著目睹紀念館的某個人寫下「殺了小日本鬼子,連嬰兒小孩都不要放過」,世界上的愛很多,但恨帶來的傷害更不容小覷。
走出紀念館已是夕陽西下,暖暖的余暉中,我們坐在餐廳里,看著來來去去的人潮。
之后便夜游秦淮河、夫子廟,熱鬧得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