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兩岸大學生漢字書法藝術交流夏令營活動感言
還記得去年第二屆的夏令營活動,在臺灣舉行,由中華文化總會及臺灣藝術大學共同主辦,本人參與策劃整體的活動與執行相關的內容,讓我深刻體悟到這個活動的重要性,以及在兩岸交流上的重要意義。
這次非常榮幸受邀參加本次活動,帶隊前來西安參加第三屆夏令營的交流活動,讓兩岸的大學生以書法為主題,進行交流活動及參觀考察,在使用漢字書寫的共同經驗上,學生以著不同的情感因素,表達各自創作的經驗,彼此之間觀摩學習。
很特別的是今年在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里舉辦,進行一場文化之旅。有祭拜黃帝陵,緬懷初祖的教化恩澤。到黃陵國家森林公園,參訪懸空寺,在懸空的巖壁上,修筑棧道并開鑿洞窟佛像,見識古人對于佛教的虔誠信仰,令人感佩。而秦代的兵馬俑,則表現出帝王陵墓的雄偉,光是陪葬坑的出土,就令人嘖嘖稱奇,展現秦代時期工藝技術的精湛。此外更有唐代的乾陵,埋葬著一對夫妻,兩位帝王,豎立無字碑供后人去想象。而除乾陵外,歷代有許多帝王建陵墓于此。西安更有許多的王朝建都在此地,所以可以說處處是古跡文物,每個景物都有它的故事,地底下則有等待被認識的歷史文化。地上的人文璀燦,地底下更是蘊藏豐富的歷史寶庫,層層迭迭的堆積歷史的風華。
西安是一個對漢字書寫極為重視的城市,自北宋開始的碑林,搜藏著的歷代名碑,石碑上承載漢字的文化,有經典文學、有文人的情懷寄托、亦有墓志銘等。透過字跡筆劃,讓我們與古人相交往,感受書寫者氣質脈動。文字不僅訴說著文化情感,也傳達了自古以來,對于漢字書寫的精湛技巧,透過碑刻的形式,將古人的筆法韻律保留下來,發揮了書寫經驗的傳承功能,將書寫的經驗一代一代的傳遞下來。
營隊課程上安排了許多名家的講座,馬西平教授、胡慶恩教授、李繼凱教授、王雙懷教授、楊國慶教授等精彩的講座,探討書法的相關問題,讓兩岸的學子共同來學習。同時也透過筆會的方式,讓兩岸的學生現場進行創作,彼此之間相互觀摩交流,相互切磋討論。同好相聚在一起寫字,書寫的興致愈高,大家都不舍得擱筆,往往歸去時夜已深了。
這八天夏令營的行程,整體活動精彩而且緊湊,學員們都深感收獲良多。夏令營的活動,透過同學的互動接觸,對環境、文化的親身體驗,不僅僅是學員對于整個活動有很好的學習,身為帶隊老師的我,也在這個過程當中體驗很多。兩岸的學員不僅在課堂當中互動學習,更是在活動當中交織著情感,基于對漢字、對書法的共同興趣,更是文化情感的交流。這個夏令營的活動,只是彼此交流的起點,兩岸的學生透過這個起點,藉由便利的網路聯通,相信這樣的交流會在營隊結束后持續的進行著,漢字藝術的文化的推展,更需要仰賴這些年輕的學生們延續下去。
而這次活動要特別感謝西安理工大學、陜西師范大學這兩所承辦學校的用心安排,將整個行程思考的非常詳細,給我們臺灣學生特別的照顧。還有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與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搭建兩岸漢字交流的平臺,也希望兩岸大學生書法夏令營活動可以持續的辦理。(蔡介騰 臺灣藝術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