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23.3萬畢業生 2%走上創業之路
今年,我國大學畢業生總數高達749萬人,加上此前離校未就業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同時,大學生創業的熱情卻日漸高漲。根據首次對北京畢業生進行的全員畢業調查,今年大學生創業比例為近2%,共有4600余人選擇創業。記者注意到,不少高校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支持和服務,清華大學《創辦新企業》課程更是孵化了40多個企業,直接或間接為創業團隊融資超8000萬元。
創業現狀 北京23.3萬畢業生2%走上創業之路
根據去年數據,2014屆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約23萬人,在大學生畢業總人數持續升高的大趨勢下,今年北京市高校應屆畢業生23.3萬,較去年增加0.3萬,就業壓力攀升。與此同時,創業趨勢漸顯。
北京市高校畢業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匡校震表示,此前,全市沒有做過大范圍的畢業生調查,今年北京市首次啟動對23.3萬畢業生的全員畢業調查,了解學生們的去向,其中的一項內容便是學生的創業情況。根據初步調查結果,今年北京畢業生的創業率接近2%,也就是說,有4600余名畢業生走上自主創業之路。
匡校震表示,這個數據會比以前的小型調查微漲0.5%至0.6%,因此,今年的畢業生創業人數也比去年增加。從創業團隊的領域看,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科技類、現代農業、文化創意產業等。他認為,目前畢業生接近2%的創業是正常比例,創業人群畢竟是少數人群。
六成大學生創業首選餐飲外賣
盡管創業成為很多畢業生的選擇,但是創業場地限制、融資渠道不通暢、缺乏人脈等仍是大學生創業的主要瓶頸。北京農業學院大三學生張亞楠進行的是農業體驗園創業,作為大學生,她在創業路上也飽受磨難。“除了老師推薦的,我自己去陌拜(陌生拜訪)80%都不理我”。她坦言,作為在校生,沒有更多的渠道,只能自己一家家去找商戶談,被拒絕是家常便飯。“想想也是,種了幾十年果園的農場主,憑什么相信你這個大學還沒畢業的學生呢”。
不久前,一項咨詢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創業意愿增長明顯,其中有六成多大學生的創業首選是網上下單,網下派送的O2O餐飲外賣。
新政扶持 大學生創業園免費入駐
為幫助大學生創業,本市高校除了開設職業發展和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納入學分管理,還在北京構建“一街三園”的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孵化體系,為大學生創業免費提供場地支持。
6月15日,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良鄉園正式啟用。作為第一個投入使用的市級大學生創業園,將為大學生的創業團隊免費提供場地支持。
“北京高校高質量就業創業計劃”
主要體現在場地、資金、創業指導以及創業服務方面的支持。北京市高校畢業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匡校震介紹,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良鄉園可容納120個團隊入駐,已有37個團隊入駐。按照規劃,北京將建立3個市級“大學生創業園”,其他兩個創業園目前仍處于簽約過程中,最早明年上半年可入駐。屆時,3個園區將容納450個團隊。
創業團隊獎勵追加至3200萬元
匡校震表示,今年用于獎勵優秀創業團隊的資金也成倍增長,由去年的1300萬元增加至3200萬元,獎勵團隊也由去年的103個增加到400個。
按照“北京高校高質量就業創業計劃”部署,經過3至5年的建設,將實現北京高校大學生高質量就業創業。此外,市教委還將實施“三個一”工程,即建設一支專業化的師資隊伍;編寫
一系列適合高職、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學歷層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創業指導通識教材;建設“北京地區高校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創業教育在線學習平臺”。
他表示,目前全市將選出400個團隊,進行獎勵,目前,大學生創業的熱情極高,在有的高職院校,創業團隊已經達到了30多個。
創業故事
1清華畢業生休學做甜點
小關2014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與金融專業,是法國巴黎ESSEC高等商學院的在讀研究生。由于對法國的熱愛,對法式西點的熱愛,2015年3月23日,她辦理了研究生休學創業,進入法國巴黎藍帶廚藝學院學習法式西點。
最好的大學,最熱的專業,為什么小關會決定休學去藍帶學西點?小關說,當時自己也曾迷茫了四年,也折騰了四年。高考時,她是市文科狀元,毫無疑問地進入清華。按照她自己的話說,“因為高考成績所以盲目地選擇了熱門的金融專業,因為專業不錯所以放棄轉系,因為想變成社工大牛而拼命加社團、做社工,因為大家都保研而保研,因為別人說就業形勢不好就放棄直接工作,因為學的是金融就要進金融機構。”然而,這一切過后,她開始反復問自己,為什么?
“我不想做一個精致的實用主義者”,小關不甘心。于是,小關在讀研究生期間,選擇了休學創業。雖然不少學經濟的人會問她這樣做機會成本損失很大,但小關一點也不后悔。真正選擇創業之后,小關發現,原本自己覺得不喜歡的金融專業,也變得“可愛”起來。
小關回憶稱,對法式西點的熱愛,源于兩年前她在巴黎的交換生活。當時大三的她交換來到法國巴黎,用半年的時間走遍了巴黎甚至法國的各個角落,去了18個國家40多個城市,在高鐵上聽著音樂寫下了近10萬字的游記,吃遍了巴黎所有的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和歷史故事的甜點。
從清華畢業后,正當小關為未來迷茫的時候,她發現那半年在巴黎的交換,把法國文化和巴黎的浪漫情懷深深地植根在了自己的大腦里,“這力量教我不能不學法語、不能不回巴黎、不能不去藍帶,不能不學西點師,不能不嘗試創業,做點于社會、于自己、于未來的家庭都有益的事。”
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小關自己經營了一個微信公眾號“清華女的巴黎學廚日記”。四個月來,這個公眾號已經積累了4萬多名粉絲。在分享自己的學廚生涯時,小關還參加了由中國烹飪協會和美國開心果種植者協會聯合主辦的美國開心果西點烘焙比賽,最終以“Baklava巴克拉瓦”、“圣誕木樁蛋糕”和“開心果白巧克力慕斯”等三個作品,取得“團隊第一名”,并獲得了“最佳技術獎”。
小關說,創業初期最難的其實不是想法,也不是規劃,而是志同道合能夠一起拼事業的人。她說,目前她也在和許多人聊,希望找到清晰的創業方向。“美食、甜點、法國文化就是我的創業方向,現在是一邊積累經驗,一邊潛心研發產品,將來不排除在五道口地區開店。”小關笑著說。
2放棄年薪40萬開4平米煎餅小店
王洋畢業于北京聯合大學的電子專業,畢業之初,他給自己的人生規劃是進一家自己喜歡的公司,獲得一定的工作經驗后,在30歲時離開公司去做喜歡的事情。工作4年半后,他從一個IT界40萬年薪的運營主管變成一家4平米煎餅店老板,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
王洋畢業之初,因為喜歡互聯網便通過自學從電子專業轉行去了一家互聯網公司。他從客服工程師開始起步,4年半的時間,他成為了60人團隊的運營主管。40萬的年薪,加上公司股票,他的生活已經非常富足。但是,他漸漸覺得每天從城市的北邊穿城到四惠上班,路上的兩個多小時是在浪費自己的青春。他想做一些事情。公司搬到國貿后,他在國貿的地鐵口看一對夫妻攤煎餅,“我給他們算了下,守著兩個地鐵口,一個月的收入至少是2萬多”。
似乎IT男都格外鐘情賣煎餅,很多知名的煎餅店主都是IT男的轉型。王洋辭職后的選擇也是開煎餅店。他說,離開公司后也曾經有年薪翻倍的工作找他,但是他最想干的就是開煎餅店。
盡管他非常喜歡吃煎餅,但全家沒一個人會攤煎餅。“最開始就在家里的餅鐺里試,后來買了個煎餅爐”,當時,王洋家每天的早餐都是煎餅,“開始我們拿富強粉試,發現餅不成型,就開始加雜糧,全是一點點試”。吃了兩個月各種水平的自制煎餅后,去年11月,王洋的奇葩煎餅店開張了。當時,他負責攤煎餅,妻子負責研發產品。從一個月在公司月入2萬多的白領到整天守著煎餅店的小老板,每個月還有5位數的房租。他說,收入肯定沒有公司賺得多,但是這是他喜歡的事業。因為“業務”不熟練,自己曾連著攤壞了3個煎餅。
有著互聯網思維的王洋對煎餅的理解也不同。他要求自己有一家店,同時要求產品與眾不同。王洋把店安在了大學邊上,他覺得薄脆不夠健康,就換成了排叉,除了煎餅皮,他在餡里大肆發揮想象,牛排煎餅、雞腿煎餅,甚至還有烤鴨煎餅。作為IT男,王洋把之前的工作經驗也用在了創業中,他親自送外賣,用了3個月的時間,詳細了解了店鋪所在位置客戶的大數據,針對性地進行營銷推廣。如今,他去年投資的10萬元的小店已經收回成本,也有風投找他希望投資。
目前,王洋正在籌劃著自己的新店。談起自己的創業,王洋說,自己的父母均是自主創業,自己是工作一段時間后創業,妻子則是典型的一畢業就創業,開了婚慶公司。相比之下,他更建議未來的畢業生先就業再創業。因為創業路上會遇到資金問題、技術難題和人員困難,通過一定的職業積累,再處理這些問題時會更加從容。
3未畢業就創業班長帶起創業團隊
張巖是北京農學院的畢業生,4年前,他還是大四學生時,作為班長,他帶著班里的8名同學在校園中開始創業。幾年間,他們創意的種在信封里的綠植、暖氣伴侶、金箔畫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目前,張巖和他的團隊已經進駐了大學生創業園良鄉園。
張巖是北京農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創業對于他最初的想法就是“賺點小錢”。他說,自己的專業創業相對容易,幾個同學和幾臺電腦就可以工作了。他自己的第一桶金就是為學校的活動進行背板設計,學校按照市場價付了1000元的設計費。他也坦言,大學生創業缺乏人脈資源,在他的創業過程中,很多機會來自老師的引薦,因此,他們格外珍惜。
當時,老師的愛人推薦張巖團隊為一個地產項目做創意禮品,“價格要控制在10元以內,還要有利潤”,他將目光放在了農業上。“我希望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增加產品的競爭力,使別人無法模仿。”張巖找到老師,尋找一些簡單容易成活的種子,最終創意了“綠植信封”。“綠植信封”大小與普通信封類似,小信封可以折成一個微型花盆。里面有帶有花籽的海綿,海綿中則使用了專利的干粉營養液,只要澆上水,幾天后就能發芽生長。張巖說,這個簡單的創意已經申請了專利,選種、干粉營養液等都依靠了學校老師的幫助,他也用這個設計獲得了設計界的紅星獎。
作為創業團隊,張巖善于在生活中發現創意的線索,并將其轉化為產品。冬天時,他發現暖氣很多熱源會沿著墻散熱,便設計了錫紙和保溫膜的材質,粘貼在暖氣上。測試的保溫效果很好。張巖又為這個創意申請了專利并進行生產。在超市時,張巖發現很多人用超市的塑料袋回家做垃圾袋,但是購買果蔬后,一般使用熱敏紙膠貼封口,回家只能用剪刀剪開,塑料袋也無法再使用。因此,他發明了環保斷尾袋,在塑料袋的開口處增加一條虛線,以便分離條碼粘貼,買回家的果蔬,只要撕斷尾部膠貼就可以再次用作垃圾袋。他說自己要以這個作品再次角逐今年的紅星獎。
目前,張巖團隊自己的產品已經有了10多種。而最初和他一起創業的8個人沒有人離開。他說,其間也有同學曾在設計公司里兼職,但都感嘆實在太辛苦。張巖說,自己創業就是不希望工作像外面的設計公司那樣辛苦。因此,在他的團隊中,每個月至少保證一萬以上的收入,工作也更輕松。談起自己的創業,張巖坦言,父母更希望他找份穩當的工作。但是,扭不過他的創業熱情,離開學校后,父母特意將家中的一樓騰出來給他做辦公室,8個小伙伴就一直在張巖家里辦公。搬入良鄉后,張巖表示,將從大學城直接接收實習生,給學生們提供鍛煉的平臺,同時開發自己的產品。
專家說法 創業不能憑一時熱情
面對極高的創業熱情,到底什么樣的人適合創業?北京市高校畢業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匡校震表示,想要創業的大學生不能憑一時的熱情,首先應該經過創業教育,培養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進行理性創業。第二則是需要有激情和沖動,需要有承擔風險的能力,以及有智慧的能力。這部分學生依然屬于少數。
他認為,目前大學生創業,更應該是創新創業,對傳統創業概念的更新。如果說以往是以就業為主的創業,現在的創新型就業則使得大學生具有技術含量的優勢。但是,創業的辛苦更需要做好思想準備。
他表示,現在全國大學生的創業熱情都很高漲。有的學校組織創業團隊比賽,去年只有10多支創業團隊,今年則達到了30多個參賽,而報名的則達到了100多支,“創業團隊成倍的增長”。
匡校震同時認為,畢業不創業不意味著畢業后不會創業。統計顯示,畢業3年創業率達到20%,畢業時創業的人群不到3%。
學校做法 創業實戰課孵化40余企業
在大學生創業中,高校的創業教育必不可少,而清華在創業教育領域更是走在前列。在近日舉行的“創業行-清華大學2015《創辦新企業》課程結業交流會”上記者獲悉,為了將創業實戰課程孵化成企業,清華科技園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聯合開設了系列創業教育課程。據統計,該課程開辦5期以來,選課的91個團隊中已有半數以上成立公司,通過課程直接或間接獲得投資的團隊超過20個,融資總額超過8000萬元。
同時,為了讓更多有志創業的朋友同樣享受到這一極富實效性的創業教育,預計今年9月《創辦新企業》的課程將登陸清華大學在線平臺“學堂在線”網站,實現免費在線創業教育,以優質教育資源和創業孵化資源充分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青年群體中的推進。
記者了解到,《創辦新企業》作為清華大學創業教育系列中偏重創業實戰演練的課程,在2011年設立之初便確立了明晰的授課目標——為有創業機會和能力的同學提供孵化機會,讓同學們在創業導師和課程孵化基金的
支持下,創辦和發展新企業,培養未來的企業家。
在這個目標下,該課程用創業的方式來辦的創業課,課程有口號、有LOGO、有社區、有基金,開創了創業教育的全新模式。課程本身即相當于一個“微型孵化器”,旨在培育具備創新精神的創業者和孵化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業企業,從而搭建“教育+孵化+投資”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平臺。課程由清華科技園的企業家、投資人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師共同授課、輔導創業團隊,學生進入《創辦新企業》課程的選拔工作直接由參與課程的風險投資家們評定。課程設立首期金額為2000萬元人民幣“創業很行”孵化基金,用于投資遴選出的優秀創業團隊及其商業計劃,引導和組合其他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資,并配以專業投資人提供后續輔導,幫助團隊更好、更快地實現他們的創業夢想。
目前,《創辦新企業》課程已開辦5期,選課的91個團隊中已有半數以上成立公司,通過課程直接或間接獲得投資的團隊超過20個,融資總額超過8000萬元。
過來人說 創業前應做足前期積累
如今的創業潮中,獲得相當規模的融資似乎是創業成功的必由之路。去年12月,YY旗下獨立在線教育品牌100教育正式確認收購鄭仁強團隊,收購金額坊間傳聞是3億元。
一次性獲得如此大規模的融資金額,鄭仁強的優勢何在?這要從鄭仁強的個人經歷說起。2008年9月進入新東方后,鄭仁強就一直在教雅思寫作。隨后的2012年,他加入環球雅思旗下的環球網校,投身在線教育,那時在線教育在中國逐步發酵。在環球網校的7個月時間內,鄭仁強完成了從單月招生20多人到1000多人的質變。據他透露,這一切源于自己的自媒體營銷、口碑傳播以及頻繁的公益講座。
離開環球網校之后,鄭仁強開始自己創業,入駐100教育的平臺。延續自己之前摸索的自媒體營銷+公益講座的模式,從2013年5月到2014年12月,鄭仁強的團隊日益成熟,利潤頗豐。據他透露,每年他的凈利潤可達1000多萬元,與他合作的老師,最少每月也有十幾萬元進賬。
鄭仁強說,在線教育是大勢所趨,不光因為它本身是親民的,更在于它是無疆界的,符合90后甚至00后心態的。“現在的年輕人需要更多的展示,需要在上課之前知道老師是誰,所以我們設置了大量的體驗課,在所有的收費課程之前,安排公益講座。根據后臺統計,公益講座的平均轉化率超過50%。”鄭仁強說,在線教育模式迎合了消費者的心態,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為了上課奔波在路上,這就要求你將所有的細節做好,做到全透明,包括學術體系、資料報道等,有了充分的信任之后,再加上口碑傳播,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在被100教育收購之前,鄭仁強團隊沒有租過寫字樓,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在家辦公,核心服務團隊不超過10人。在他看來,創業首先要有想法,但比想法更重要的是,要為想法做一些前期積累。
“創業前需要充分調研自己即將進入的領域,設置一個可期待的目標,反推自己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每個階段都需要做哪些事情,獲取哪些資源,以及想清楚自己將如何去爭取這些資源。”談到創業的關鍵點,鄭仁強條分縷析。
他說,自己當時選擇現在這個領域,這個模式,都是基于清晰的定位。“在授課方式上,我不可能選擇面授,因為面授需要復雜的銷售體系以及昂貴的寫字樓,當時我都負擔不起。同樣,我也不可能做成一所網校,因為也需要巨大投入。在營銷方式上,很多消費者都有被強迫電話推銷的經歷,所以我采用的是體驗式營銷。在產品的定位上,我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最終鎖定在做雅思寫作預測班。”逐步縮小范圍的過程中,鄭仁強想清楚了如何包裝自己的產品,如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既要做好課程,還要做知心大哥哥,還要是段子手,鄭仁強調侃自己現在成了“全才”。
對于目前的大學生創業,鄭仁強坦言,現在是創業的好時代,加上互聯網+浪潮的助推,只要產品過硬,有清晰的規劃,能講一個精彩的故事,并有強有力的數字證據和運作邏輯,獲得融資應該不是難事。
熱點資訊
- 兩岸青年創客工作坊活動2016-07-27 10:51:00
- 海峽兩岸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首次走進大陸少2016-07-26 15:58:00
- 第一屆臺灣高校新聞傳播學系學生來湘實習交2016-07-26 15:20:00
- 芒果拓展訓練營:致“最好的我們”2016-07-26 1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