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91亚洲国产-91性视频-91新网址-在线黄色网页-在线黄色网

English

讀古今佳作 話元宵習俗

2020年02月06日 11:39:00來源:央廣網

  今天是己亥年正月十五,正值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由古至今,元宵節因其重要的文化內涵,成為文人墨客鐘愛的題材,關于節日的民俗文化從各篇佳作中也可見一斑。

  賞月觀燈

  唐代詩人崔液有詩云:“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明代才子唐伯虎也曾感言:“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從中可見:賞月觀燈正是元宵節的重要習俗,元宵節因此也被稱作燈節。

  作家沈從文在《燈節的燈》一文中曾將過元宵節觀燈的歷史娓娓道來:“元宵主要在觀燈。觀燈成為一種制度,似乎《荊楚歲時記》中就提起過,比較具體的記載,實起始于唐初,發展于兩宋,來源則出于漢代。”元宵節“掛花燈”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唐代詩人蘇味道這首流傳甚廣的《正月十五夜》活靈活現地描繪出元宵夜燈火輝煌,人們愉快地賞月、出游的迷人畫面。“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初唐四杰之一的盧照鄰一首《十五夜觀燈》,則將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寫得別具一格,把人帶入陶醉的仙境。

  “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公園里放起天燈,像巨星似的飛到天空。男男女女都出來踏月、看燈、看焰火。”作家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一文中則這樣描述新中國成立后北京燈節的喜氣洋洋景象。

  走馬燈正是花燈的一種。外形多為宮燈狀,因多在燈各個面上繪制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而燈轉動時看起來好像幾個人你追我趕一樣,故名走馬燈。走馬燈尤其受到百姓們的歡迎,作家周國平在《我的心靈自傳》中“父與子的難題”一章曾說到:“我上小學時,父親才三十開外,仍很有生活的樂趣。每年元宵節,他會親手制作一只精致的走馬燈,在紙屏的各面繪上不同的水彩畫,掛在屋子里。電燈一亮,紙屏旋轉起來,令我驚喜不已。”

  舞龍燈

  舞龍燈也是元宵節慶典的重要民俗之一。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于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

  “我生長的家鄉是湘西邊上一個居民不到一萬戶的小縣城,但是獅子龍燈焰火,半世紀前在湘西各縣極著名。”沈從文在《沈從文文集》中這樣寫到,“初一到十二叫“送燈”,只是全城敲鑼打鼓各處玩去。白天多大鑼大鼓地在橋頭上表演戲水,或在八九張方桌上盤旋上下;晚上則在燈火下玩蚌殼精,用細樂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燒燈”,主要比賽轉到另一方面,看誰家焰火出眾超群。”

  “鋼火燒龍”是流傳于湘西的元宵迎春大型民俗活動,是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重要祭祀儀式與慶典。所謂“鋼火燒龍”,即鋼火師點燃鋼花將長竹夾舉過頭頂對著龍身猛烈噴灼。夜空里,橘紅色的鋼花沖瀉而出,火花越烈,舞龍人越歡。

  巴金也曾在作品《家》中描寫主人公過元宵節時提到“燒龍燈”:“元宵節的夜晚,天氣非常好。天空中有幾顆發亮的星,寥寥幾片白云,一輪滿月像玉盤一樣嵌在藍色天幕里。這天晚上大家照例敬神,很快地行完了禮。覺英帶了覺群到街上去看人燒龍燈。”

  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的一項傳統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謎語懸之于燈,供人猜射,開始于南宋。

  南宋周密《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于燈,映于燭,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

  如今,由于花燈的制作費時費力,謎語多是寫在懸掛的紙條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能喜氣洋洋、平平安安。

  “猜燈謎是頗費心思,也頗多趣話的。”作家梁羽生曾在文集中這樣寫到,他特別說起兩個燈謎:一個是在大陸解放初期,謎面是“日本投降”,猜古代名人,謎底本是“蘇武”,但許多人卻猜作“屈原”。“原”者,原子彈也。也有人用脫帽格猜作“李世民”,意思是日本投降,乃世界人民的力量,這是“老笑話”。另一個是“文革”期間的一個燈謎,謎面是“聞足下要取西川,亮竊以為不可”,用《三國演義》諸葛亮勸阻周瑜取西川的故事打毛澤東詩詞一句,標明“折腰格”。謎底是“問訊吳剛何所有”,折腰格要去當中一字,去了“剛”字成為“問訊吳何所有”,意即問吳國有何力進去取西川。這燈謎本來做得很好,但當時卻犯了“大不敬”罪而受批斗,理由是毛主席怎能“折腰”?令人啼笑皆非。

  送孩兒燈

  送孩兒燈,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

  “我們老家在福州市南后街。福州的風俗,元宵節小孩子玩的燈,都是外婆家送的。”作家冰心在《漫談過年》一文中,就曾提到這一習俗。冰心還在文中表露了自己擁有三盞燈的得意心情:“外婆家送給我們姐弟四人的是五盞燈!我的弟弟們比我小得多,他們還不大會玩,我這時就占了便宜,我墻上掛的是‘三英戰呂布’的走馬燈,一手提著一盞眼睛能動的金魚燈,一手拉著會在地上走的兔兒燈,覺得自己神氣得很。”

  男女定情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南宋詞人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這句詞膾炙人口。元宵夜,燈火間,青年男女艱難追尋后驚喜偶遇。在古代,元宵燈會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也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好時機。可見,元宵節是一個充滿了浪漫色彩的節日。

  北宋詞人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就將元宵夜情侶們相會的美好描寫得淋漓盡致:“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正因如此,到了當代,很多文人也將元宵節稱之為“情人節”。著名詩人余光中在2005年元宵節時就說到:“在西方,人家的情人節是2月14日,我們的情人節就是今天。”作家余秋雨在說起元宵節時,也曾寫到:“我一直以為它只是年的結束,卻不知還有這么多的含義。這是個狂歡的節日,是個釋放的節日,也是個‘情人節’。”

  吃元宵(湯圓)

  元宵節,吃元宵肯定是不能少的重要習俗。元宵節吃元宵,在宋朝時就頗為盛行,最早元宵叫“浮圓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中國各省大部分都吃元宵,可是名稱做法就互有差異了。北方叫它元宵,南方有些地方叫湯圓,還有叫湯團、圓子的。南北叫的名稱不同,方法也就兩樣。”自號“饞人”的唐魯孫先生在隨筆集《酸甜苦辣咸》中這樣介紹北方元宵和南方湯圓在制作、售賣等方面的差異:“北平不像上海、南京、漢口有專賣元宵的店鋪,而且附帶消夜小吃,北平的元宵都是餑餑鋪、茶湯鋪在鋪子門前臨時設攤,現搖現賣。餡兒分山楂、棗泥、豆沙、黑白芝麻的幾種,先把餡兒做好凍起來,截成大骰子塊兒,把餡兒用大笊籬盛著往水里一蘸,放在盛有糯米粉的大篩子里搖,等餡兒沾滿糯米粉,倒在笊籬里蘸水再搖,往復三兩次。不同的元宵餡兒,點上紅點、梅花、剛字等記號來識別,就算大功告成啦。這種元宵優點是吃到嘴里筋道不裂縫,缺點是餡粗粉糙,因為干粉,煮出來還有點糊湯。南方元宵是先搟好了皮兒,放上餡兒然后包起來搓圓,所以北方叫搖元宵,南方叫包元宵,其道理在此。南方的元宵,不但餡兒精致滑香,糯米粉也磨得柔滑細潤,而且北方元宵只有甜的一種,南方元宵則甜咸具備,菜肉齊全。抗戰期間,凡是到過大后方的人,大概都吃過賴湯圓,比北平蘭英齋、敏美齋的手搖元宵,那可高明太多了。”

  無論元宵還是湯圓,都寄托著人們對于國泰民安、舉家團圓的美好期盼。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于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系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86-10-5361017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东县| 和平县| 桑日县| 七台河市| 都安| 东丰县| 黄骅市| 开江县| 曲阳县| 芜湖县| 永福县| 那曲县| 丰原市| 阜城县| 乃东县| 驻马店市| 兴化市| 蒙城县| 四平市| 天门市| 永年县| 乌海市| 永泰县| 若尔盖县| 南陵县| 贡觉县| 张掖市| 特克斯县| 新泰市| 广饶县| 抚顺县| 柘荣县| 连南| 儋州市| 当涂县| 阿城市| 顺义区| 长沙市| 松潘县| 旌德县|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