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緬懷先人、祭祀先祖。事實上,承載國家和民族集體記憶的清明節已經不僅是祭祖,還蘊含著緬懷先烈精神、傳承革命傳統的作用。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按照國務院決定,今天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烈士是一個民族的精英,也是一個國家的脊梁。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人們不會忘記,張富清一輩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黃文秀把青春和生命獻給脫貧事業,杜富國用自己的身體保護戰友,王兵、馮效林等14名犧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的烈士……英雄的故事一次次在中華大地上演。他們身上穿越時空的力量,讓我們的心靈受到洗禮。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的崇高精神永垂不朽!
緬懷,是為了更好地前行。于國而言,回望來時的路,憶起英雄的人,重提英雄的事,他們就不只是書上泛黃的相片,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何以至今的源頭。“吃水不忘掘井人”,紅色江山來之不易,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據不完全統計,近代以來,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英勇犧牲。他們的奮斗和犧牲,讓我們有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他們的擔當和作為,也鞭策著14億多中華兒女在新時代創造新成績。
今年的清明比往年更加凝重,追思和哀悼有著更多的意涵。全國性的哀悼,發自人們的內心。人們緬懷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逝世的同胞,他們的離去,是民之痛、國之殤。今天,讓我們低首,默訴心中那份不舍的親情摯愛;讓我們追思,愿逝者帶著親人的愛與思念安息長眠。同時,我們也衷心祈愿每個人、每個家庭都能從疫情的陰影和恐慌中走出來,帶著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整理心情,重新出發。戰“疫”態勢向好來之不易,我們應當更加珍惜看似平淡卻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更加認識到努力奮斗與不負韶華的深刻意義。
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傳承英雄精神,我們就應強化責任擔當,勇于攻堅克難,把短板補得再扎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全國各地都在逐步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不懼風雨,不畏險阻,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爭做矢志前行的“逐夢人”、堅定勇毅的“信仰者”、擔當有為的“拓荒牛”、只爭朝夕的“實干家”,我們一定能夠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陜西省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楊飛)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