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才能使全球精英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國來留學?什么時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數人,特別是年輕人熱衷看中國電影、聽中國音樂、閱讀中國書籍?什么時候各國消費者選購產品時,更多選擇中國的品牌?在昨天舉行的世界中國學論壇上,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陳圣來拋出了這三個問題,他說這是一家澳大利亞媒體針對中國未來發展提出的疑問,發人深省。與會的學者、藝術家都指出,要實現“中國夢”,并讓它造福各國人民,必須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陳圣來研究員在發言中說,“中國夢”正在悄然升起,人們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那么,何謂中華民族的復興?兩年前,我國的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如今,很多人都在預測中國何時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但我們成為第一大經濟體時,就意味著中華民族實現了偉大復興嗎? ”陳圣來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援引澳大利亞媒體針對中國未來發展提出的三個問題,指出擁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是現代化強國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
談到近年來的中國文化發展,旅法作曲家、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音樂總監陳其鋼的言辭頗為激烈。 “我們過于強調文化的實用性,太急功近利,其實文化產品要有魅力,就應該是純精神性的。 ”在他看來,中國的流行音樂缺少內涵,制作技巧也很初級,還停留在“我愛你,你愛我”的階段。 “這個階段在西方早就過去了,所以我們的流行音樂根本無法輸出。 ”而對于中國當代的嚴肅音樂,陳其鋼認為我國在強力輸出,“是賠本賺吆喝,在西方的反響卻很小”。陳其鋼呼吁,中國的藝術家、文化人在創作時要有純粹的精神追求,而且要有個性,“不要考慮別人是否會喜歡,在創作時,自己喜歡才是最重要的。 ”
談到中國的電影,上影集團副總裁汪天云教授表示,中國大陸的電影產業正在飛速發展,2012年的票房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達到27億美元,僅次于美國(107億美元),超過日本(24億美元)、法國(17億美元)和中國香港(17億美元)。但當《泰囧》《金陵十三釵》在國內取得很高的票房時,也遇到了走不出去的困境。汪天云指出,中國電影走出去的一個關鍵,是蘊藏其中的觀念能為各國接受。例如,上影集團正在與好萊塢合作,拍攝《猶太人在上海》,該題材就蘊含著為各國人民所認同的人道主義精神。 (作者:俞陶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