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主題是“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當下世界經濟亟待復蘇,互聯網是能否實現復蘇的關鍵。
去年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以來,中國互聯網經濟持續高歌猛進。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將“互聯網+”作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強大引擎和助推中國當前新常態下經濟轉型、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后,地方政府紛紛啟動和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和專項行動,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積極參與。9月,習近平總書記訪美,會見中美兩國互聯網商界頂級大咖的一張“價值三萬億美元”的合照被網絡瘋轉。2015年“雙11”,各大電商平臺交易額增長驚人,阿里天貓破900億元。
縱觀海外,德國工業4.0戰略、數字議程(2014-2017),美國先進制造業計劃、英國全球領軍者計劃、歐盟科研創新計劃“地平線2020”、韓國2014信息通信廣播技術振興規劃等,無一不將互聯網技術研發和互聯網經濟發展作為核心內容。
互聯網經濟創新是由人才、技術、資本、市場、政策等多要素組成的復雜系統,它的運行條件、機制、結果均具有不確定性。表現為,在短期微觀層面,無法準確預測什么主體、在什么領域、創新出什么產品或服務。但是在長期宏觀層面,創新又有一定規律。
創新主體不確定,但大多是年輕的民營企業家。互聯網進入我國20年來,創新企業層出不窮,一些企業的增長率驚人,但能活過3年的比例很低。去年由中國互聯網協會和工信部信息中心聯合評選的“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幾乎都是民營企業,且八成創始人創業時年齡在20歲至40歲之間。由《華爾街日報》評選2014年全球市值最高的20家互聯網公司,其創始人創業時幾乎全部在20歲至40歲之間。創業初期不少人屬于草根階層。
創新領域不確定,但主流是跨界創新;ヂ摼W創新已經融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每個地方都可能“開花結果”。而且,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還能夠孕育既非互聯網、又非傳統產業的全新事物。如互聯網+零售,其結果不僅僅是電商,還衍生出信用、金融、物流等;ヂ摼W+金融,也不僅僅是各種“寶寶”類理財產品,還有微信紅包等,并嫁接了廣告投放、媒體與觀眾的新互動方式。汽車+互聯網,也不只是導航服務,除了各種打車軟件狠狠攪動了出租車行業之外,還有無人駕駛等;ヂ摼W+開放軟件、開放硬件、3D打印,也極大激發了創客運動。種種現象表明,傳統產業擁抱互聯網、互聯網企業進軍傳統產業,這兩個方向的融合態勢已經形成,而創新也往往在跨界融合中產生。
創新周期不確定,但常態是快速迭代;ヂ摼W領域新的產品和應用令人目不暇接。以內容服務為例,當網站的數量和內容急劇增加時,微博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獲取新聞的方式,而微博在火爆三四年之后,微信又將其顛覆。此外,各類APP應用、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梢哉f,在一個較長的周期,我們無法預測下一個“殺手級”的產品或服務是什么,我們對互聯網的未知遠遠大于已知,而能夠確信的是互聯網創新的快速迭代是一個常態。
面對互聯網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們需要不斷創新經濟思維和治理能力。無論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打車在我國遇到的制度瓶頸,還是Uber在美國、西班牙、法國、荷蘭、比利時等遇到的與傳統規則的沖突,都提醒著我們信息時代的互聯網經濟運行規律與工業時代的產業發展規律存在著本質的不同。
應對這些挑戰,需要全新的互聯網經濟觀念和思維引領,樹立信息資源理念、復雜系統理念、創新生態理念。應對這些挑戰,需要將提升互聯網經濟治理能力作為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中的重要部分,在創新、技術應用、財稅、人才培養、國際規則、反壟斷、信息技術風險與安全等方面建立適應互聯網經濟的新規則體系。
筆者注意到,本次大會的“互聯網+”、“互聯網創新”、“數字絲路·合作共贏”、“數字中國”、“互聯網技術與標準”等分論壇中,將設置“智能制造轉型與升級”、“互聯網金融創新與發展”、“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可持續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初創企業成長”、“智慧城市”、“數字中國”、“技術與標準促進互聯網發展”、“萬物互聯驅動產業變革”、“可信賴的云計算與大數據”等重要議題,相信來自全球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位與會嘉賓,一定會就互聯網如何承擔世界經濟復蘇命運暢所欲言,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為世界經濟復蘇加溫。
(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 唐濤)
[ 責任編輯: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