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游客在盧浮宮前洗腳。資料照片
說唱團 趙乃育作(新華社發)
三大類不當舉止
●把國內的“不拘小節”帶出國門,如隨處扔垃圾、在路邊長椅上脫鞋脫襪子、走累了隨處蹲下等;
●在國外一些公共場所我行我素,無視景區“請勿大聲喧嘩”、“保持安靜”等警示牌,大聲喧嘩、舉止不當;
●不尊重旅游目的地的風俗習慣,對外國的文化和規定不以為然,引發當地居民對中國游客的反感。
在景區文物上刻字、因航班問題大鬧機場、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出境游中的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
■“會走路的錢包”?
“作為經常出境的導游,我常常被少數游客的言行不端刺痛著。”上海錦江旅游有限公司導游黃晨薇說,出國旅游,可以感受到中國公民的自豪,但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為,讓出境行程增添了沉重。
黃晨薇舉例說,每次在國外邊檢關口,聽到工作人員用生硬的中文說“你們要排隊”;在景區洗手間,看到“不要亂扔手紙”的中文提醒;在有些國家,聽到當地人稱中國游客為“會走路的錢包”,心里就會感覺不是滋味。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國門,無論在美國紐約第五大道,還是在法國巴黎盧浮宮,中國游客的身影到處可見。數據表明,今年前5個月,中國出境旅游3792.64萬人次。但不文明行為及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在逐漸顯現,相關安全及糾紛事件時有發生。在多個“全球最差游客”調查中,中國游客均名列前茅。
■不當行為引負面影響
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認為,中國游客不文明行為一是引發其他國家民眾對中國人反感,影響我國的國家形象和“軟實力”;二是對我在有關國家企業、僑民、留學生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造成潛在負面影響;三是部分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和過度維權違反當地法律,給其自身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四是涉我境外游客旅游糾紛等群體性事件經微博等渠道在國內片面傳播和炒作,對黨和政府形象以及駐外使領館工作帶來壓力。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張廣瑞說,游客不文明現象除了和“游客素質低、文明意識差”有關,還與文化差異、生活習慣、出游頻率等因素有一定關系。
“一些誤解也源于相互文化沖突或者了解太少。”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隨著越來越多了解外國文化的中國人外出旅游,與外國人的溝通了解會越來越多,誤解也會越來越少。
■文明條款入旅游合同
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在7月31日召開的提升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質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將完善旅游團行前教育、告知制度,制定文明出游手冊和行前教育規范,強化導游領隊在出境旅游過程中對游客文明行為的提示和提醒責任,還將把文明旅游納入旅游合同,引導旅游者文明旅游。
天津市中國旅行社領隊李楠說,出境游中的一些不文明行為跟游客出境后的不安全感和緊張心理有關。因此應注重培養游客的團隊意識,增強游客之間、游客和領隊之間的信任感依賴感,讓大家時時感受大家庭的溫暖,降低不文明行為發生概率。(2013年08月01日)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