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進入“大數據”時代的中國互聯網,讓你我能快速共享信息資源,擁有更高效的工作生活方式。然而,與此同時,信息泄露、網絡水軍、網文敲詐、有償刪帖等各種網絡亂象此起彼伏。
為何會有種種亂象?為何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屢禁不止?網友紛紛質問日益猖獗的網絡“潛規則”。針對如何杜絕這些網絡頑疾,維護網絡健康環境,網友給出了“藥方”。
質疑:“網絡打開犯罪之門,敲詐、刪帖風生水起”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是互聯網發展的“衍生品”,網絡敲詐是指通過網絡詆毀、迫害受害者公共名譽的方式向其進行敲詐。有償刪帖則是網絡公關公司通過買通國內各大網站編輯和論壇版主,有償為客戶刪除為其帶來不利影響的新聞和言論。
“網絡成為一種新型的犯罪工具、犯罪場所和犯罪對象。”網友“陶瓷”留言稱,網絡因其隱蔽、匿名等特點,為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等犯罪滋生了現實土壤,為不法分子打開了違法犯罪的大門,看似走上了一條輕松“致富路”,實則卻是“不歸路”。
網友“思陽”認為,盡管互聯網給我們生活創造了無限空間,但因其不規范的發展,為不法分子施展騙術提供了舞臺,導致網絡詐騙和有償刪帖層出不窮。
原因:“當事者投訴無門、取證難,讓敲詐屢屢得逞”
網友紛紛追問:為什么不法分子能耐如此大?網友總結稱,是市場需求量有增無減、拿錢消災思維作祟、網絡維權舉證難等原因讓敲詐屢屢得逞。
“只要市場有刪帖需求,重金之下必有人鋌而走險,”網友“祖爾”認為,強大的市場需求促使不法分子不停地追逐這塊肥肉。
網友“小綠”認為,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的目標往往是大中型企業。企業或個人在實際工作中的失誤和漏洞,讓不法分子“趁虛而入”,通過敲詐等手段威脅企業,使企業不得不花錢來消除“負面消息”。
“拿錢消災的固定思維助長了歪風,”網友“泡泡堂”認為,一些企業談網變色,忌憚網絡的影響力,所以“私下給點錢,找網站內部人員去操作刪帖”成了他們息事寧人的最佳選擇。
同樣,“受害人利益一旦遭到侵犯,維權之路困難重重,投訴無門、缺少證據、偵破難度大等遭遇,讓當事者連吃“啞巴虧”,也讓不法分子一次又一次地實現了敲詐的目的。”網友“燦爛風箏”說。
擔心:“專項行動之后,敲詐、刪帖卷土重來”
針對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日益猖獗的問題,國家有關部門曾在全國聯合開展多次專項整治行動,但網友擔心,不法分子沉寂一段時間后會卷土重來。
網友“月亮大俠”認為,由于網站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監督,不法分子常常會選擇在“風聲沒那么緊”時“重出江湖”,并發明新型行騙敲詐手段與國家嚴管措施“打游擊”。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是被慣出來的,”網友“萬千”感慨,由于媒體和企業缺乏順暢的溝通機制,企業和政府還沒摸索出有效的澄清機制,網站管理人員、公關公司負責人、執法者在各個工作環節對權力的不當行使和互相牽制,讓網絡犯罪的利益鏈條不斷。
網友“錢兆成”也認為,由于目前執法部門處理相關犯罪案件比較被動,法律對網絡敲詐也缺乏有力的制裁機制,導致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在網絡空間里“屹立不倒”。
呼吁:“法治與自律并行,多方發力實現常態治理”
如何打擊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構建清朗的網絡空間?網友從制度建設、行業自律、法治探索等不同層面提出了建議。
2014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將有償刪帖界定為違法行為。
“不法分子有償刪帖和敲詐侵犯了當事人的言論權和著作權,是嚴重的犯罪行為,”網友“塔塔爾”認為此次推出的網絡侵害人身權益司法解釋,標志互聯網法律問題的裁判規則體系已初步形成,對建立和諧健康的互聯網秩序意義重大。
網友“阿峻”建議,互聯網公司應加強自律,強化對員工的管理和約束,建立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防止網站員工“為利所動,為權所用,為黑所控”。
網友“大黑”建議,應強化相關媒體和網友的維權意識,通過法律手段追究刪帖者和敲詐者的法律責任。相關部門也應加大打擊力度,切實保障網友權益。依法關停非法網站,推進網絡法治化管理,真正促成我國互聯網事業的健康發展。
網友“小明爸爸”建議,維護網絡秩序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執法部門、行政部門、互聯網公司需要形成合力聯合出擊,斬斷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這朵互聯網“惡之花”,為網絡秩序正本清源,為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