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濺的淚花中,一個樸素的名字在閃光;在雷鳴的掌聲里,一段段動人的故事在傳揚。
1月13日下午,由中央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財政部、中共安徽省委聯合舉辦的沈浩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一顆扎根基層、服務農村、心系百姓、一心為民的赤誠之心,在這里綻放出璀璨的光芒。“心系小崗與百姓共建致富道路,情灑大地以生命鑄就赤誠豐碑。”在6位報告團成員的深情講述中,人民群眾離不開的好干部沈浩的音容笑貌宛如就在眼前……
“村官不是官,當好不簡單。沈浩滿含對群眾的感情、對事業的激情,一心要把群眾領上致富路,在人民群眾心頭樹立新時期共產黨員的不朽豐碑。”安徽省鳳陽縣縣委書記馬占文娓娓訴說著,6年來,沈浩舍小家、顧大家,扎根基層,用心血和生命贏得了小崗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人們都說,這6年,是小崗村村民們收入增長最快的6年。2008年,小崗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
說起與沈浩一起走過的風雨歷程,小崗村黨委副書記趙家龍歷歷在目:“為把小崗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讓小崗村盡快強起來、讓村民富起來,沈浩到省城、去省外,請專家、引客商,發展現代農業、開發旅游業、招商引資辦工業。他把群眾利益放得最高,心中唯獨沒有自己。”
臺上,報告團成員聲情并茂地講述;臺下,聽眾的情緒隨著講述而起伏跌宕。會場內一會兒寂靜無聲,一會兒又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1978年冬天,小崗人以18枚紅手印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說實在話,我這個當年連殺頭、坐牢都不怕的人,卻在2006年的秋天,真的‘怕’了一回。怕啥呢?怕沈浩走!”大包干帶頭人之一的嚴金昌陷入沉痛的回憶,“為了留住他,小崗人又按了3回紅手印!”
沈浩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是累死在小崗的呀!”“現在我們什么都有了,可是我們的沈書記卻沒了……”大包干帶頭人之一的嚴金昌幾度哽咽,在泣不成聲中做完了報告。臺下許多聽眾早已淚眼模糊,頻頻擦拭淚水。
男兒有淚不輕彈,沈浩的四哥沈明儒卻看到了五弟3次流淚。沈明儒記得,6年前在下派到小崗村前夕,他將86歲的老母親送回老家,在跪拜母親時,因不同意三哥的兒子到小崗村做工程而得不到家人理解時,過生日的女兒抱著好久不見的爸爸哭泣時,沈浩曾難過得3次落淚。“我知道,五弟的淚水中飽含著對慈母的眷戀、對妻女的柔情和對事業的熱愛。”
他在臺上深情地講述,臺下的掌聲一次又一次響起,聽眾一次又一次熱淚盈眶;不少戴眼鏡的人默默摘下眼鏡,順手抹去眼角即將流下的熱淚……
和沈浩相識26年的省財政廳辦公室主任朱長才多次到小崗村看望沈浩。他說,每去一次都深刻地感受到小崗村的發展變化,感受到老百姓對沈浩的信任和愛戴。
跟蹤采訪沈浩多年的《農民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夏樹,回憶起他和沈浩多次接觸的往事,講述著沈浩6年來不平凡的事跡和在小崗村一件件深得人心的改革。“沈浩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是基層干部的光輝典范,展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崇高境界。”
一個個感人肺腑的事跡,撞擊著每個人的心靈;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敘說,讓每個人深受震撼和激勵,滿懷敬佩之情。
報告會結束后,今年26歲的中組部干部教育局的李文娟仍沉浸在持續的感佩和崇敬中。她告訴記者,沈浩的事跡非常感人,聽到嚴金昌和沈明儒的講述時,自己忍不住哭了三四次。身邊的兩位同事也在不停地落淚,一包紙巾都用完了。
今年28歲的農業部草原監理中心干部李景平告訴記者,聽完報告后,他由衷地敬佩沈浩,沈浩面臨如此喧囂的時代,能扎根基層,一干就是6年,這種精神難能可貴!
感動在傳遞,責任與使命在升華。今年37歲的北京市密云縣河南寨套里村黨支部書記鄭愛民對記者說,沈浩舍小家顧大家、愛崗敬業、艱苦奮斗,帶給小崗村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人欽佩。把百姓冷暖時時刻刻放在心上的精神,值得每一個村官好好學習、認真思考。
“基層工作是最辛苦的,也是與人民群眾聯系最緊密的。作為干部可能覺得一件老百姓的事無所謂,但是在鄉親們眼中可能就是一輩子遇到的最大的事。”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干部王博對記者說,向沈浩學習,就要多聯系基層實際,盡力解決百姓身邊的大大小小難事,學習沈浩為民愛民、埋頭苦干、甘為公仆的赤子情懷。
沈浩走了,但他的精神依然活在人們中間;他用自己模范的言行,鑄就永垂不朽的豐碑。(記者 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