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工商峰會的熱氣還沒散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5日飛赴羅馬尼亞,準備出席在那里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中東歐地區被稱為中歐經濟合作的“橋頭堡”。這是李克強總理首次訪問中東歐國家,也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后中國最高領導層的首次外訪,因此備受矚目。
德國“觀察家”網站25日以“中國總理開始中東歐之旅”為題稱,李克強開始中東歐之旅,第一站是羅馬尼亞,還將參加中國-中東歐16國領導人峰會。
“這是中國總理19年來首次訪問羅馬尼亞。”法新社稱。文章認為,羅馬尼亞和中國經濟交流近年來日趨緊密,今年前三個季度,兩國貿易額達29億美元,其中羅對華出口同比增長15%,目前在羅馬尼亞從事各種經營活動的中國企業數量大增。李克強羅馬尼亞之行的目的,并非僅僅對這個東歐國家進行訪問,還將出席中國-中東歐16國領導人峰會。此次布加勒斯特峰會對于中東歐國家而言,將是一個了解中國、吸引中國投資的良好契機。與此同時,來自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約1000名企業代表將參加中國-中東歐經貿論壇。德國《焦點》周刊25日以“中國100億美元投資中東歐”為題說,中國將給中東歐國家帶去100億美元的專項貸款,以促進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
25日,羅馬尼亞媒體以“19年來的首次訪問”、“歷史性訪問”形容李克強的來訪。李克強與羅馬尼亞總理蓬塔25日會談后,共同見證了兩國政府和企業簽署多項合作文件或合同,涉及經貿、投資、電信,以及核電、火電、風電等能源項目。據悉,兩國總理還決定在修建羅馬尼亞高鐵等其他領域進行合作。
哈薩克斯坦一家電臺援引羅馬尼亞經濟分析師奧拉薩努的話稱,發展與中東歐國家間的合作伙伴關系,對中國而言是順理成章的選擇,這里有羅馬尼亞康斯坦察和保加利亞布爾加斯這樣的優質港口,市場拓展潛力巨大,且近期經濟增速不錯,而在簽證和勞動法規等方面又不像西歐那樣嚴格限制。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東歐地區被稱為中歐經濟合作的“橋頭堡”,事實也是如此。從直觀的地理位置上看,中國商品進入歐洲,中東歐是天然的通道或者說是跳板。現在中東歐很多國家已經加入歐盟,而在中國與歐盟關系中,中東歐是一個潛在的增長點,過去我們對英法德等歐洲大國的經營比較多,對中東歐的經營比較少。中東歐相當于歐洲國家中的“新興經濟體”,這些國家通常不具備全方位的經濟結構,很多產品依靠進口,而“中國制造”的物美價廉,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就在當地廣受歡迎。而中國與中東歐加強關系可謂正當其時,中國無論是在清潔能源等先進技術還是在基礎建設的大規模投資方面,都是中東歐國家尤其期待的,這些國家傳統上依賴歐盟的技術和資金比較多,但持續的歐債危機讓歐盟國家自顧不暇,中國的出現為中東歐國家燃起了新希望。
分析人士認為李克強此訪有幾大亮點:一是中國—中東歐合作主要打經濟牌,兩者經濟互補性強,都是新興市場國家,能夠滿足對方的發展需要。中東歐國家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如鐵路、公路、電力等,改善愿望強烈,應用技術、資金和工程管理正好是中國的三大優勢。第二,中國和中東歐合作是平等相待,相互尊重,雖然16個中東歐國家有的是小國,但中國一律平等對待,李克強將和16國的政府首腦一一舉行會談。第三,中國和中東歐合作有利于推進歐洲一體化進程。上周中歐峰會后,李克強總理馬不停蹄來到中東歐,因為中國堅持中國-中東歐合作是中歐合作的一部分,這樣有利于推進一體化,有利于推動一個團結繁榮的歐洲。
[ 責任編輯:尹賽楠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尹賽楠
原稿件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