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萬“誠信報告”晾曬,能否倒逼企業自律成習?—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透視
記者陳芳、周琳
零門檻注冊,上海自貿試驗區一年登記企業超保稅區二十年;取消年檢,上海近3萬戶、北京7.2萬戶、遼寧17萬戶市場主體完成年度報告公示,“誠信報告”上網;信用約束,自貿區1400多家企業進入經營異常名錄……
從事前審批到事后監管,從巡查到抽查,從嚴進寬管到寬進嚴管的轉變,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為信用監管拉開序幕。“放權”,不代表任憑企業“胡作非為”,而是完善誠信褒獎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從“他律”真正倒逼“自律”。
從事前到事后,“寬進嚴管”新企業“井噴式增長”
“去年一天誕生的企業是6900家,今年改革后,一天誕生的企業是10500家。”國家工商總局負責人表示,大量民營企業、第三產業涌現,使第三產業增速增至65%以上,取得了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方向的變化。這個改革就是去年9月在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今年3月在全國推開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
企業注冊從“實繳制”向“認繳制”轉變,放開門檻限制,理論上一元錢都能辦公司。短短一年間,上海自貿試驗區新設各類企業1.2萬余戶,遠遠超過去20年保稅區的總和。
“認繳制剛實行時,就有600多家企業找我們準備注冊材料,超過了以往全年的數量。”專門負責公司注冊的巍諾商務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鐘保說。
放權不代表監管會任憑企業“胡作非為”。對于社會而言,企業信息從被監管部門的幾十桿槍“審核”,變成所有個人和單位均可查詢,無數眼睛“監督”,可以促進企業自己擰緊“水龍頭”自律,加強社會共治。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執行院長傅蔚岡說,“寬進嚴管”意味著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中去實現。
從年檢到年報,“誠信報告”拉開信用監管大幕
這些年企業對“搭車”收費時有反映,“搭車”收費的這個“車”就是年檢制度,取消年檢改成年報是商事登記制度中一個重要內容,目的之一是為了企業的便利化,減輕企業負擔。國家工商總局負責人說:“企業人員需主動地報告信息,很大部分要被放到信息網上進行公示。信息的真實性就由企業自身負責。”
打開上海市工商局官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可以看到“信用信息公示”“經營異常名錄”等多個選項。今年9月底,1467家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在上海自貿區“出爐”,正式為事后監管拉開大幕。
記者隨機查詢看到,經營場所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基隆路1號塔樓19層1908室的上海申雅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就因未按規定履行年報公示義務而列入“異常名錄”。
這份名單出臺可謂不易。上海市工商局自貿區分局綜合業務科科長徐炳勝介紹,從今年3月開始自貿區內的企業就可以拿著“法人一證通”的身份證明,自行上網申報年報。申報期結束后,工商部門多方式、多次催告未報企業,最終仍未申報的企業,列入這一名錄。
從處罰到約束,黑名單制度構筑誠信中國
近年來,一面是市場經濟日漸活躍,另一面卻是商業誠信的滑坡愈演愈烈。失信帶來超額利益,卻不用付出高昂代價,讓負效應不斷放大,造成失信者“吃香”、守信者反而“吃虧”的現象。
隨著誠信體系的推進,作為法治社會的內在品質,信用正在變得更“值錢”。企業“誠信報告”將企業的獎罰信息公之人前;被稱為“經濟身份證”的個人信用報告制度逐漸被更多人接納;法院將“老賴”名單信息逐步納入征信系統……
上海市立信會計學院信用管理專業教授洪玫說:“不少企業家反映,可以罰款一百萬或者一千萬,但是如果你把他的企業信用體系公布出去,或者把他的違規記錄公布出去,那他覺得對他的損失更大。”
“一個經營異常的企業,銀行會給它貸款嗎?生意伙伴會選擇它嗎?招標單位會讓它中標嗎?”徐炳勝說,這是一種全民監督、信用監管的方式。
但信用監管真正發揮作用,關鍵還在于“好用”。處罰信息如何與其他部門共享聯動,如何鼓勵企業主動公開更多信息,如何保證信息更加真實,這好比制定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還需要多個部門合作。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