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蕓正為顧客做頭發
藍天白云下,水磨羌城盡顯萬般風情;青山碧水旁,禪壽老街展現一派祥瑞。
時值清明,天氣微微有些陰沉。走在水磨羌城中,大夫第庭院門閣依然氤氳著古風遺韻,古街兩旁的特色餐館和商鋪讓游人流連忘返,而沒有羌笛幽怨的春風閣則居高臨下,盡攬水磨風光。
三年前,水磨鎮讓人痛心牽掛;三年后,水磨鎮讓人傾心留戀。
同胞之情 愛美之心
墓碑上的名字不認識,也要掉眼淚
那次的公墓祭掃之行讓她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應該好好地活著。而從小夢想當化妝師的她決定,堅持自己的夢想,在鎮上重新開一家美容美發店。
走在水磨鎮的禪壽老街上,“蕓蕓美容美發店”里傳出爽朗的笑聲。一位留著俏麗短發的年輕女孩正認真地為顧客打造著發型,她和顧客一邊交談著,一邊按要求改造著發型,并不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吹整、定型,最后插上一朵花型的發夾,顧客對著鏡子左顧右盼,付了錢滿意地走了。
她叫曾蕓,水磨鎮人,今年24歲。三年前的地震中,曾蕓家的房屋垮塌。“當時我一個星期都沒敢下山,也沒法下山。”透過一個僅容一人通過的洞,她鉆進已成危房的家,拿了些錢和衣服。一家人在山上的平地搭了個棚子,晚上醒來時,全身都是濕漉漉的。
后來,她來到山下的鎮上,自己的理發店和原本美麗的小鎮都已不復存在。
水磨鎮離映秀鎮很近。2009年清明,曾蕓和朋友相約一起來到位于映秀的5·12遇難者公墓,獻上一株菊花。
“當時的路還都是泥巴做的,看著一個個土包和墓碑,心里說不出地難受。”雖然墓碑上沒有她熟悉的名字,但她還是堅持在每一個墓碑前停留一下,仔細地默念著一個個原本陌生,后來卻感覺親近的名字。“大家都是同胞,而且我也經歷過地震,有著別樣的感觸和親近感。我一個名字一個名字地看過來,眼淚就掉下來了。”
扮靚身邊的人外表美,才有好心情
“現在多少算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地震后,我覺得沒死就是幸福的,有許許多多的好心人幫助和支援讓我們有了更好的家園,所以我希望能用我的能力,也實現別人渴望美麗的愿望。”
地震之后,重建工作陸續展開。水磨重建伊始時,按照相關政策,同時也為鼓勵創收,政府免費租給她一間鋪面。她又拿起了剪刀和吹風機,重新干回老本行。現在,靠經營這家店,曾蕓的年收入在五六萬元左右,“日子還算不錯”。
2010年清明,正值新店開張的初期,忙于工作的她沒有時間前去公墓祭奠。而今年的清明,她準備帶著妹妹和好友一起去公墓祭掃。
作為小鎮上不多的美發店之一,愛笑的曾蕓有不少回頭客,而且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親近得很。
“女人天生都是愛美的,我希望能把身邊的人都變得美美的。”地震過去三年了,曾蕓的店越做越大,一半美發,一半賣美容用品,她手下還有兩個美容師,妹妹也在跟她一起學習手藝。
“外表美了,心情才會舒暢,才不會記得那些可怕的事情。”她笑著告訴記者。嘴角下的美人痣讓她的微笑更加動人。
水墨之城
碉樓矗立新城山間 羌寨如水墨畫卷
在這座具有羌族文化鮮明特征的、邁向現代化城鎮的新羌城中,像她一樣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的人,還有不少。
這個將散落在高山峽谷的羌寨建筑群重現的古鎮,建設總用地61117平方米,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布局建筑單體170棟,農貿市場1個。每棟不超過3層,通高9.6米。其中底層為商鋪,二層及三層均為住宅。共安置群眾380戶,主要街道3條,巷道10余條,縱橫交錯,形成商業步行街區。還有飛鴻廣場、羌繡廣場、羌笛廣場、羊皮鼓廣場、春風廣場、羌雕廣場等多座廣場,在羌雕廣場中心,矗立著書寫“水墨羌城”四個大字的羌族碉樓。
在新城中,每個人都在忙碌著,建設自己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