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經濟開新局 新興產業成為新發之“勢”
新興,是剛剛興起的意思,就像一顆種子新發芽,在龐大的工業領域中,新興產業也是一股新發之勢。今天,我們以“勢”作為關鍵詞,來看新興產業當下情勢如何,發展趨勢如何?讓我們先從一個短片感受一下開年后的新興產業生產現場。
澎湃之勢
新興產業增勢迅猛
一開年,處處干勁十足,我國工業領域真是“新”意澎湃。其實一直以來,我國新興產業的發展勢頭都可以用“迅猛”這個詞來形容,2021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2%,高于全部規上工業平均水平8.6個百分點。
主要產品也實現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增長145.6%,工業機器人增長44.9%、太陽能電池增長42.1%。
冬奧“黑科技”
小小胸牌藏“萬象”
新產業的不斷壯大,老百姓的最直觀感受就是新產品的增加。這次北京冬奧會志愿者們佩戴的數字胸牌,別看它小,卻搭載著不少“黑科技”。
與傳統印刷的胸牌不同,這是一種由電子墨水顯示屏制成的“智慧胸牌”,可以實現黑、白、紅三色顯示。要說“黑科技”,那當屬它的內部搭載的人工智能算法,可對胸牌的圖文內容組合編輯,不僅用戶可以隨心設置胸牌,數字胸牌還搭載了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從制卡到拿卡僅需要10秒,還能回收重復使用;并且,這個胸牌的重量僅有35g,相當于6枚1元的硬幣,這么輕的重量也是因為它取消了內置電池,無須接線充電,用手機就可以通信取電。
壯大之勢 新興“黑科技”
走向百姓生活
不僅是這個小胸牌,此次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發光舞臺——世界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屏幕,還有點火儀式中那片巨大的雪花主火炬臺,都讓世人驚艷,而他們都來自同一個誕生地。下面讓我們跟著總臺記者去看看這些“冬奧”科技背后的新興產業強大能力。
手機、電腦、電視,現在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屏幕。掛在墻上的一塊顯示屏,看似一幅油畫,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不同的顯示內容;拉開窗簾,本以為是扇窗戶,但其實,它是四塊顯示屏;還有鋼琴的面板,它可以變成琴譜甚至可以教你彈鋼琴;還有運動魔鏡和健康鏡,不僅可以告訴你最新的天氣情況、空氣質量,顯示當日的熱點新聞,還能成為你的健身教練。
在這里有全球首條最高世代線,10.5代線,在2017年建成投產,其生產的65寸、75寸液晶顯示屏,全球市場占有率均超過30%,目前位列全球第一。
目前在合肥,整個新型顯示產業,以京東方這樣的龍頭企業為依托,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產業鏈,我們再通過一張圖來看一下。以我所在的這里為中心,方圓5公里內,顯示產業的企業數量超過了40家。截至目前,合肥顯示產業企業數量超過123家,2021年實現產值792億元,同比增長29.7%,近三年年均增長27.45%。集聚從業人員3.5萬人。
除了新型顯示產業,在智能語音領域,同樣如此。在智能語音平臺,智能語音翻譯平臺正在將直播內容翻譯成十幾個國家的語言。
近年來,安徽創新金字招牌越來越亮,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光伏及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逐漸成為支柱。
探索之勢 “十四五”
戰略性新興產業如何發展?
穩增長、促投資、惠民生,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確實能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那么未來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如何?
“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了方向,提出:“十四五”期間,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著眼于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培育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生態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7%。
探索之勢
上海布局的新賽道
瞄準目標,當下,未來新興產業的探索之勢已在生發,下面我們去上海看看他們布局的“新賽道”。
新年伊始,上海經信委就密集開始到企業進行大調研大走訪,而今天他們調研的主題是一個新概念,“元宇宙”。
企業技術的更新迭代快,產業的發展速度快,政府的支持腳步也得更快。調研后,上海梳理了60多家“元宇宙”上下游企業的訴求,為接下來制定出臺上海“元宇宙三年行動計劃”,提供依據。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 張英:超前布局,超前謀劃,幫助他們在這樣一個新的發展的各個賽道上面能夠走好走穩,特別是我們在一些政策制度的保障,能夠超前布局。
不僅是元宇宙,還有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都是在新春伊始時上海布局的“新賽道”,目的就是在GDP邁過4萬億元、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之后,探索集聚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誰能占據經濟數字化新賽道,誰就能更好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成為這座城市的共識。我們就看到了上汽的國內首個“黑燈工廠”無人車身車間示范生產線,477臺焊接機器人在全自動有序作業;也看到了在上海洋山港,往 “5G+L4”智能重卡,在以完全無人駕駛的“一拖四”的編隊方式行進;我們看到,上海2家國家級標桿性智能工廠、40家市級智能工廠,晝夜無息。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 劉平:提前發力,靠前發力。不看稅收、看業態,不看規模、看估值,不看盈利、看潛力,不看資質、看團隊。努力成為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成為全國新興產業的創新策源地,成為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服務全國的高端制造業增長極。
培育之勢
新興產業新圖景
確實,新興產業的培育,還是需要前瞻的眼光。面向未來,不僅是上海,不少省市在謀劃今年的發展時,也紛紛瞄準了前沿領域、先進技術,讓人們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前景充滿期待。
四川今年將開展科研項目“揭榜制”,實施100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項目。 廣東計劃2022年要以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引領,全面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江蘇發揮財政專項資金撬動引領作用,統籌抓好180項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貴州,運用大數據產業優勢,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應用,帶動2000戶以上實體經濟企業和大數據深度融合。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 盛朝迅:我們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對于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也好,對于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也好,對于夯實實體經濟的根基也好,它的重要作用會越來越體現出來。更好地培育我們的新業態、新模式、新的增長點的這個發展,需要我們政府優化服務,包括我們組織更好的這個人、財物資源,包括我們戰略新興產業集聚工程,把這些活力都充分的激發出來,那么我們相信我們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我們工業穩增長的目標它一定能夠實現的。
(總臺央視記者 王琰 周旋 郭茜 李琳 王顥一 吳瓊 孫慧升 江凱 吳俊 王海東 郝毅杰 江西臺 四川臺 重慶臺 湖北臺 山東臺 威海臺 宜賓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