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幽居寺佛身將赴臺身首合璧 星云大師捐贈佛首
中新網(wǎng)北京5月5日電 (記者 應妮)來自河北幽居寺的北齊時期釋迦牟尼像佛身與50余件佛造像文物,5日在北京完成清點交付后,即將啟程赴臺灣佛光山,與上個世紀90年代被盜、已失蹤18年的佛首完成身首合璧。
據(jù)悉,星云大師痛心于佛像身首分離,發(fā)愿將佛首無償捐回大陸,在臺灣合璧展出后,佛首佛身將于明年春一起返回。
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佛光山將流失海外近20年的文物捐贈大陸,促成國家珍貴文物的回歸與合璧,是兩岸文物交流的積極成果,是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真實反映,也是兩岸同胞共同保護與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發(fā)端于1992年的兩岸文物交流推動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兩岸的傳承與保護,在兩岸同胞間架起了心靈溝通的橋梁,成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記者在點交現(xiàn)場看到,釋迦牟尼佛身被安置在一木制箱內(nèi),板壁間都用硬泡沫來做隔層以防顛簸。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展覽交流處處長趙古山介紹,佛身重約1.2噸,因為佛身有修補過的裂紋,所以在運輸?shù)臅r候不是用一般貨車而是專門的減震車,海關也會積極配合文物運輸?shù)囊螅瑏淼浆F(xiàn)場勘驗。“經(jīng)過我們點交重新檢查包裝,相關鑒定人員鑒別無誤為可處境文物,以及報送海關之后,預計這批文物將于5月15日運至臺北桃園機場。”
這尊釋迦牟尼佛是北齊天保七年(556年)趙郡王高叡為其亡伯(獻武皇帝高歡)、亡兄(文襄皇帝高澄)所造,所用工匠當為國內(nèi)或?qū)m廷中的雕塑高手。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建華表示,這座釋迦牟尼佛是目前所見北齊時期雕刻最為細致精美的圓雕作品。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佛首被盜之前,劉建華就曾到實地進行過考察;在佛首被盜之后她于1999年在《文物》雜志專門撰文論述“北齊趙郡王高叡造像及相關文物遺存”的價值。
“(這尊)佛像面相渾圓,細眉,長眼,雙目垂瞼下視。身著袒右袈裟,披偏衫,薄衣貼體。衣紋稀疏作雙陰線,線條細而流暢。身體健壯、豐滿的雕刻手法,受南朝流行的張僧繇畫風的影響,張僧繇人稱‘張得其肉’,在中國古代畫壇獨樹一幟,追求人的身體健壯、肌肉美。佛像薄衣貼體,好像從水里出來,則是曹仲達‘曹衣出水’的畫風。”
劉建華特別指出,最為難得的是佛像底座上還有題記,既有確切紀年,又有造像者及為之造像人的姓名、官職,還有所造佛像的佛名,這是現(xiàn)存的一個孤例,也是研究北齊政治、軍事、官制、佛法、書法、雕塑等方面的重要實物資料。
此前專程前往河北省博物院造訪的高雄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對中新社記者表示,2014年一位信徒提出要把一尊北齊的釋迦牟尼佛佛首捐獻給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對此表態(tài)說,這不是佛光山可以收藏的,佛教文物是人類重要的文化資產(chǎn),屬于全人類共同所有,應該讓它回到原本的位置。”在查閱相關資料后,他們認為這尊高47厘米、重達80公斤的佛首,很像1996年河北靈壽幽居寺的被盜文物,遂與中國國家文物局取得聯(lián)系,表示一旦確認佛首確實是河北幽居寺被盜文物,愿意將其捐回河北博物院。
“看到佛首的一剎那,心中一塊石頭才算落地。”劉建華如是形容她見到佛首實物的心情。去年6月,作為親自赴高雄鑒定的大陸專家之一,雖然之前看過照片已經(jīng)比較肯定是被盜佛首,但是她心中仍不禁惴惴。“當年得知被盜非常痛心,現(xiàn)在又見到感覺像做夢一樣。”
根據(jù)兩岸相關部門協(xié)商,今年5月23日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揭幕的“河北省佛教文物展”,將展出包括這尊北齊釋迦牟尼佛在內(nèi)的54件套共77件文物,佛首佛身正式合璧。展覽開幕式上還將舉辦捐贈儀式,展覽結束后這尊北齊釋迦牟尼佛將回到內(nèi)地,并先后在北京國家博物館和河北博物院舉辦佛首回歸儀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