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政小課堂撬動社會大課堂
作者:蔣桂芳 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作用不可替代。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網絡文化多元化的態勢,要進一步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水平,全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時刻清醒自己的政治責任和角色定位。理論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堅定。廣大教師只有深刻認識思政課鑄魂育人的本質,深刻理解思政課堅持思想性、理論性的根本要求,才能真正做到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科學的價值理念、正確的道德觀念鑄魂育人、凝心聚力。在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使用等方面,時刻明確自己的政治站位和立場,時刻明確“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理直氣壯傳播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面對各種社會思潮和錯誤觀點時,勇于拔刀亮劍、扶正祛邪。善于用思政小課堂撬動社會大課堂,發揮大思政的效果,教育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做好課堂內容的設計。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必須要充分體現政治性和學理性的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的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最忌諱空洞的純理論灌輸。在全媒體、全方位沖擊人的視覺、聽覺、感覺的今天,判斷課堂是否有活力的標準,首先是內容的設計與布局。為什么有的老師課程很受歡迎,在于他能把有意義但枯燥的政治理論和政策要求講成鮮活的故事、講出文學涵養、講出文化底蘊、講出時空變幻、講出歷史厚度、講出學術學理、價值意蘊和邏輯反差等等。因此,要講好一堂課,必須要在吃透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能用故事、名言、詩句或案例在一堂課中設計或點綴出幾個激發學生興趣的小高潮,然后再配以多媒體的圖片或視頻形成沖擊效果。
培養講課激情。要充分體現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上課時的激情和熱情不能少。教師上課的狀態是教師對自己職業情懷深淺、對所講內容信仰程度、對學生感情遠近的直接反應。教師上課激情洋溢,折射出的是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對思政理論的信仰、對學生的深厚感情;相反,上課如果缺乏激情,難以讓人把他和教師職業認同、思想政治信仰和熱愛學生聯系起來。不僅如此,有沒有激情關系著課堂有沒有感染力、有沒有說服力、有沒有活力。講課不是無病呻吟、不是自說自話、更不是簡單地完成任務。講課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是教師用思想激發、引領學生靈魂的雙向互動交流活動。唯有培養講課激情,全神貫注地投入,才能產生打動人、說服人的效果。
與時俱進創新授課形式。充分彰顯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思政課能否提升教學效果,既在于教師的教,也在于學生的學。學生是被動學還是主動學,其產生的效果天壤之別。上課不是填鴨,不是教與學的博弈,而是教與學雙主體的互動與共贏,如果把學生僅僅當成灌輸與說教的對象,學生的學習一直處于被動狀態,不推不動、不催不學,不能充分挖掘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主體性,即使進教材、進課堂了,也不一定能入腦入心。進教材、進課堂的最終目的是進頭腦。如果教師通過創新教學形式既能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又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教學中,通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針對問題、得出結論,不僅比被動學習的效果好、效率高,而且毫無疑問對學生是刻骨銘心的經歷。既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也培養了其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的品格。
適當提高紅色研學課時比重。知史愛黨、知史愛國。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思政課教師掀起了大規模的黨史學習和黨史教育的高潮,烹制出了各種各樣紅色史料深厚、教育效果明顯的思政課。有單純圍繞百年黨史的,有立足黨史凸顯理論創新、理論指導作用史論結合的,有圍繞某個時段、地域、事件展開專題研學的,等等,多視域拓展、多角度借力,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實現了思政課程與黨史思政的有機結合,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