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席慕蓉緬懷葉嘉瑩先生
中新社臺北11月26日電 題:白先勇、席慕蓉緬懷葉嘉瑩先生
中新社記者 路梅
11月24日下午,臺灣詩人席慕蓉在臺北家中接到電話,“葉老師的學生告訴我,老師去世了。”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席慕蓉的思緒又回到2002年的秋天,78歲的葉嘉瑩來到心心念念的葉赫水,佇立遠眺,說,“這不就是那首詩嗎?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葉嘉瑩出生于1924年,自1954年開始在臺灣大學任教十余年。當年,尚未踏上文學創作之路的白先勇是外文系學生,卻常常翹課去搶座位聽葉嘉瑩講課。“我聽了整整一年,領略到古詩詞的博大精深。”白先勇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古典詩詞的殿堂,是葉先生引我進入的。”
葉嘉瑩百歲辭世,白先勇聞訊心情復雜,為她一生成就感到圓滿,也深感不舍。他依然清楚記得葉先生在課堂上誦讀詩篇、出口成章的風范魅力,也記得她和學生們一起擠在講臺下聽外文系課程的求知精神,以及與女學生逛街買衣服的純真可親。
“我尊敬她,同時又覺得親切。”席慕蓉對中新社記者回憶道,她從一個仰慕者到與葉嘉瑩真正結識,已是2002年。葉老師對席慕蓉說,我也是蒙古族,我們家是從葉赫水過來的。你如果找到葉赫水,我們就一起去看。席慕蓉便立刻托朋友去找,還真找到了。
到吉林省看過葉赫水之后,席慕蓉與葉嘉瑩2005年又去了呼倫貝爾,上了大興安嶺。同為蒙古族,讓她們更為親近。“我不是你的老師,是你的朋友。”葉嘉瑩這樣對席慕蓉說,但席慕蓉仍敬重地稱老師,“葉老師沒有刻意教導我什么,但每次與她交談,我都獲益良多。”除了見面,二人時常通過電話聯絡,大多談論文學。
席慕蓉透露,她很想寫關于蒙古族英雄的詩,寫了幾次,葉嘉瑩看后都覺得不夠好。席慕蓉急切地對老師說,“這是我從小時候就一直想寫的,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寫,卻非寫不可。”葉嘉瑩聽后說,“那就不一樣了,如果你真的是心里有這個事情,那就去寫,不管寫得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好的、都是有用的、都是對的。”這番話給了席慕蓉莫大勇氣,她終于完成了詩集并付梓出版。
葉嘉瑩的肯定與鼓勵,同樣讓白先勇難忘。2017年,他將自己關于《紅樓夢》的100小時講課內容集結成《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一書。“出版前我給葉先生看,她寫了一篇小序。”白先勇翻開書頁念道:“《紅樓夢》是一大奇書,能得白先勇先生取而說之,是一大奇遇。……此誠為中國文化史上極可欣幸之事。”他說,“這是極高的評價,我對《紅樓夢》的看法打動了葉先生。我推廣昆曲,葉先生也很支持,專門到上海和北京去看。她希望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白先勇還提到,葉嘉瑩的詩教影響廣泛,在兩岸都有很多學生,她對于研究、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把兩岸文化界、學術界的人們連結在了一起。
葉嘉瑩94歲時,白先勇前去賀壽。“葉先生說,我現在94歲了,我還要努力做學問。”白先勇笑說,“她這樣講,把我們嚇一跳。94歲還要努力,那我們怎么辦?葉先生有一種精神的力量,我最懷念的、也最為之感動的,正是她一生推廣古詩詞的苦行僧精神,以及為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復興和傳承鍥而不舍的精神。”他說,“可能我努力地推廣昆曲,推廣《紅樓夢》,也有意無意受她影響,她是我們的典范。”
“我很羨慕她的境界。”席慕蓉說,葉嘉瑩真正地、完全地發揚了詩教,“說‘成功’有點俗氣,葉老師從來沒有去追求所謂的‘成功’,但她完全做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她是成功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