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家書牽兩岸 親情“抵萬金”
中新網泉州5月17日電 (吳冠標)作為臺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福建與臺灣隔海相望,有著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的“五緣”關系。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前夕,中新社記者17日走進位于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在館藏文物和動人故事中感受海峽兩岸的緣起情深。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是以反映祖國大陸(福建)與寶島臺灣歷史關系為主題的國家一級博物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也是研究大陸與臺灣關系史特別是閩臺關系史的重要學術機構。
近年來,福建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遷臺記憶文獻資料”征集活動,讓兩岸家書、譜牒等涉臺文獻資料,重回大眾視野。中國閩臺緣博物館2019年開啟“兩岸家書”搶救性征集與研究工作,現有館藏家書近3000件,時間跨度超過百年。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文獻信息中心工作人員張筱告訴記者,該館持續面向社會征集兩岸家書,并通過查訪臺屬家庭、臺企、民間收藏家,聯絡臺灣姓氏宗親會、同鄉會、臺灣親朋等方式,開展資源雙向征集,今年新增兩岸家書240件,均為紙本原件。
“一封封家書背后,是一個個血濃于水的親情故事。”張筱說,2020年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收到了一組珍貴的家書,家書中浸透著臺灣老人陳蘭鳳和福建浦城胞弟之間的手足情深。
原來是,陳蘭鳳兒子范植明在整理父母收藏物品時找到一些家書。通過家書,他聯系上了信中母親的外甥,并按照事先聯絡的地址,找到了位于福建浦城的舅舅家。和舅舅團聚后,他看到了30余年來母親寫給大陸親友的15封家書。
最終,范植明說服舅舅一家,將這組家書捐贈出來。他表示,希望更多人能從塵封的家書中,了解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感受兩岸割不斷的血脈親情。
淺淺一汪海峽,承載著無盡鄉愁。2022年,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長陳偉平收到一個“跨海之托”:臺灣博物館原館長施明發來信說,臺灣彰化的梁氏家族正在重修族譜,急需與世系表上所載祖籍地“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的族譜對接。
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和施明發的反復查找比對下,失去聯系多年的兩岸梁氏族親得以重新聯絡。今年5月,臺灣田頭仔梁氏后裔230多年來首次來到大陸尋根謁祖,與泉州梁氏宗親攜手訴衷情,并將新修的《梁氏族譜》贈予閩臺緣博物館。
“閩臺族譜同樣是‘遷臺記憶’檔案文獻的重要組成,印證著臺灣與大陸一以貫之的血緣和文脈關系。”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文獻信息中心工作人員黃帆說,近年來,該館持續發揮館藏文獻資源優勢,服務臺灣同胞尋根溯源和兩岸族譜對接,先后接待兩岸民眾族譜查詢和對接400多批次。
在這個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還將舉辦《骨肉天親血脈相連——海峽兩岸家書特展》。據該館介紹,此展將分血濃于水、守望相助、維桑與梓、一片丹心四個部分,精選不同時期兩岸家書及相關實物1000余件,立體、直觀地呈現兩岸關系的生動畫面和感人情節,詮釋兩岸間血濃于水的不解之緣。(完)